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活動使得多種野生動物患上癌症

人類活動使得多種野生動物患上癌症

人類可被視為「致癌物種」 - 這指人類活動會是癌症腫瘤的誘因。根據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人類活動可能以多種方式增加野生生物種群中癌症發生率。


一項研究發現,生活在高度污染的地區的白鯨中,27%患有癌症。
人類活動使得多種野生動物患上癌症
credit:Flickr
對全球和美國而言,癌症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僅位居心臟病之下,目前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增加。癌症的激增主要歸因於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飲食不健康,吸煙,喝酒,以及接觸污染物。環境污染物與腫瘤發展之間的關聯已經通過對人類和動物進行的大量研究得到了很好的證實。


但人類並不是唯一暴露在我們自己排放的污染物的中物種。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決定調查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物是否也推高了野生動物的癌症發病率。分析表明情況確實如此。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癌症在野生種群中的影響目前被低估了,人類活動造成的快速環境變化會加速癌症流行。」他們還提出了人類活動造成野生動物種群患癌症的幾種機制。


在野生動物中,污染是癌症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 細胞不受生理控制的生長。對來自受到鋁冶煉廢物嚴重污染的聖勞倫斯河口的白鯨的研究發現,27%的鯨魚患有癌症。同樣,在高污染地區生活成年人的癌症發病率也很高。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加利福尼亞海獅由於氯基農藥暴露,癌症發病率變得很高。


污染物可通過誘導體細胞突變,損傷DNA,免疫毒性作用以及干擾天然激素的產生,釋放,代謝而導致癌症。

新研究的作者確定的另一種污染物是意外輻射。例如,在1986年切爾諾貝利災難或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後。研究發現切爾諾貝利輻射與鳥類癌症發病率增加之間存在關聯。先前對的研究發現,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烏克蘭民眾的甲狀腺癌發病率急劇上升,這表明人類也會和野生動物一樣受到影響。


世界的海洋漸漸被微塑料堵塞 - 5毫米或更小的塑料片。遍布塑料的海灘,大規模的垃圾填埋場以及胃堵塞的海洋動物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這項新研究表明,與微塑料相關的許多環境問題也增加癌症的發病率。因為微塑料含有各種有機污染物,具有固有毒性,物種攝取後會增加癌症發病率。其中一種污染物(雙酚A)具有內分泌干擾特性,可能提升人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嚙齒動物的肝臟腫瘤發病率。


生活在靠近農田和其他農業活動的棲息地的動物暴露於殺蟲劑和除草劑中,這些化工品會像微塑料一樣會破壞荷爾蒙系統。


光污染是干擾內分泌的另一個原因。此前,一項針對輪轉夜班的女性員工的研究發現,乳腺癌風險升高與夜間暴露於人造光源(ALAN)中有關。據稱起因是松果體褪黑素的產生受到抑制。褪黑激素是一種具有抗腫瘤特性的激素,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中,由松果腺有節律地分泌。它在夜晚達到高峰,讓我們有睡眠的慾望。然而,即使是最小的光污染也會破壞褪黑素依晝夜節律正常產生。這使得依此法人工飼養的大鼠更易患癌症。


高度加工的食物也與癌症的增加有關,野生動物常食用這種食物。通過有意餵養或無意供應(通常含有廢物),動物暴露於加工食品下。飼料污染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是真菌生長,它可以產生有毒的代謝副產品,即黴菌毒素,以及某些抗生素產生的毒素。這些毒素會因陽光照射而致癌。例如經過測試,92%的歐亞格里芬禿鷲體內檢出不同濃度的氟喹諾酮殘留物。這被認為是一種光化學致癌物質。有時候,即使是普通食物也會導致癌症,因為它缺乏營養,降低免疫系統健康並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最近關於補充食品對野生動物營養影響的綜述表明,近一半的研究(42%)發現了蛋白質或微量營養素缺乏會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最後,人為干擾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從而影響個體對病原體的反應能力。研究表明,遺傳多樣性減少、近親繁殖與人類和動物的癌症有關。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可導致惡性轉化:致癌純合突變的積累(直接作用)和對致癌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間接作用)。例如袋鼠(Perameles bougainville)的乳頭狀瘤病和癌病綜合征,以及雪豹(Uncia uncia)中的病毒性乳頭狀瘤和鱗狀細胞癌 。


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大大低估了人類活動導致的野生動物癌症,並呼籲進行更多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人類造成的影響。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Win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MIT創造出精神變態的AI
藍鑽的神秘起源終於浮出水面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