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晶元技術和日韓之間,究竟有多大差距?

中國晶元技術和日韓之間,究竟有多大差距?

毫無疑問,中國正處在國運昌盛的狀態中,物質豐腴、交通便利、治安穩定,我們建造一棟30層的高樓僅僅需要15天,二維碼支付無處不在,給予市民生活越來越高的便利度,加之,持續擴展的高鐵網路,正載著全國人民駛向美好幸福的生活,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等企業的營收、利潤、市值也連續創造紀錄,且成為全世界知名品牌,特別是阿里巴巴對全球零售經濟的變革,更讓馬雲得以穿梭於大量的商學院,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表達自己不喜歡錢,只喜歡幫助別人之類的雞湯…

筆者之所以做了這麼多鋪墊,主要是因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奪走大量的國民信心,特別是針對中興晶元的制裁,更會讓人妄自菲薄,也難怪,中國人向來容易受環境和輿論影響,喜歡一概而論,缺乏深度的數理邏輯概念和細節評估,對待事物的看法容易走極端。具體到晶元事件,最常見的現象則是突然從「國運昌盛」的大夢中驚醒過來,查了一些數字,就毫無緣由地悵然若失,比如晶元進口9000億美元,超過石油總量;中國晶元企業只能做到14nm工藝,而三星、台積電早就量產7nm晶元之類的殘酷現實,讓一些激進人士開始看衰中國的前途,事實上,夜郎自大,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面對晶元危機,我們更應該冷靜地看待差距,通過清晰的數理邏輯分析來做出正確的決定,既有上層建築上的策略調整,又有普通市民之於晶元技術的嚮往,心心念地讓自己孩子投身這個領域。

晶元製造,中國到底錯過了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摩爾定律,這個睿智的老人預言,每隔12個月,相同面積的晶元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就能增加一倍,製造成本則減少50%。這是個爛大街的定律,筆者無意再去查閱相關資料,把數字和用詞再核對一遍,但即便是如此粗糙的對待,我們依舊能感受到它的魔力以及晶元業的巨大進步,具體到普通的現實生活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了一台「可以裝在口袋裡」的電腦,現代智能手機已經能輕鬆實現多任務處理,連一些高精度運算、大型的網路遊戲都能頻繁地出現在手機上,事實上,正是晶元技術的進步,才能讓我們把越來越的生活塞入到這塊4~5英寸又薄薄的手機內,連同WIFI、存儲、雲端技術的發展,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記憶體」不夠用了,更不會出現「汗牛充棟」式的典故。

顯然,中國正消費者大量的晶元,但中興事件之前,我們極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的便利生活都不是自己「製造」的,我們只是持續地「花錢買便利」,而不是「靠智慧創造便利」,蘋果、三星的晶元不必贅述,他們或自主設計,找台積電代工,蘋果是這麼乾的;或者乾脆自己設計、自己代工,再自己組裝成終端,三星就是這麼乾的,而國內比較火的手機,比如中興、小米等等,既要依賴於國外的晶元,又離不開Android系統,即便是華為能自主研發麒麟晶元,也購買了大量的日韓企業的專利技術,這種模式無疑可以快速催生出「知名品牌」,但這個品牌的含金量非常有限,僅僅一個貿易戰,就讓其原形畢露。

相比之下,我們的近鄰日韓在晶元領域則要清醒、從容地多,三星前任董事長李健熙曾留學歐洲美國,對晶元有著天然的興趣和動力,兢兢業業20年才讓三星晶元業務盈利,在技術、設備和人才等方面,三星都有著長遠的布局,比如晶元製程中會用到的關鍵設備「光刻機」,全世界沒有幾家企業能做的出來,7nm以下的光刻更是只有歐洲的ALMS可以製造,每年產量僅有幾十台,正是看中這家「非大紅」企業的獨特技術,三星曾不惜一切代價收購其股份,確保能最先拿到首批的尖端光刻機,以確保在一款晶元利潤率最高的時段,搶佔先機,完成最大出貨量,如此的經營策略和技術積累,得以讓韓國企業始終保持著晶元業的領導地位。昔日高麗人不惜一國之力來扶持三星晶元,現如今三星晶元已然能自給自足,甚至能反哺其他領域,進入良性循環,真叫人艷羨。再看日本晶元,他們在過去十年,雖然沒有強大的智能手機品牌出現,但在晶元技術方面,還是有諸多的優勢,有些甚至強於美國,據說當年美國之所以能贏得海灣戰爭,正是因採用了日本的晶元技術,中國唯一的晶元自尊華為麒麟晶元也大抵依託於日本晶元技術,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受限於古老文化,經營策略非常不靈活,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企業瀕臨倒閉,難怪有位中國企業家毫不避諱地說:如果想要技術,那就去日本買,那裡有著大量技術優秀卻即將破產的企業,不得不說,日本人不夠靈活的經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晶元技術的發展。

平心而論,中國的晶元技術錯過了很多重要的發展時期,嚴重缺乏技術底蘊、製程積累和相關領域的人才,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組裝製程的平衡率,正當日本、韓國的年輕人泡在實驗室,討論量子物理、光刻精度時,中國的年輕人卻不得不端坐在流水線上,每個小時鎖20顆螺絲或者貼50個標籤,且要嚴格遵守SOP作業。

平常心,中國晶元只能有節奏地追趕?

宏觀來看,中興事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壞事,它得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特別是科學數字化地審視中國晶元行業的狀態,不僅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國正嚴重依賴進口晶元,連我們引以為傲的、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也採用了大量的海外晶元,其中312萬個計算核心,有95%來自於進口晶元,如前文所述,中國每年晶元進口總額已經超越了石油的進口總額,達到9000億美元,如此背景下,筆者實在很難用「彎道超車」來展望中國晶元的未來,更準確且健康的狀態應該是:我們要「有節奏」地追趕。

眾所周知,三星、台積電已經能把晶體管線路的間距縮小到10nm和7nm,但這種工藝投資非常大,建制一條生產線需要耗費超過100億美元,沒有過去幾十年強大的資本積累,一般企業很難承擔起如此高額的前期投資,中國有關部門也沒有必要在「最尖端工藝上」做血拚,即便是有錢有資本也不能過度投資,一方面,中國缺乏必要的人才體系,我們大概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搶購到最尖端的光刻機,也能像模像樣地複製7nm生產線,但沒有設計、操作、運維人員,良品率估計會慘不忍睹,這對於中國晶元業無異於災難,畢竟,中國晶元再也沒有時間浪費,我們已經落後3年甚至更多,實在經不起任何的波折與混亂;另一方面,7nm工藝更適應於高端客戶要求,如蘋果最新版的A系列處理器,但其他晶元如記憶體、WIFI等功能則沒有如此變態的要求,事實上,經過相關測算,性價比最高的製程應該是28nm工藝,而這一技術正在被中國大陸所掌握,總之,與其盲目追求彎道超車,盲目地追求「世界領先」,倒不如穩紮穩打地從性價比最高的晶元做起,賺到相關的利潤之後,再建制完善的工藝體系,而最重要的是培養出大量合格的晶元人才。

晶元是慢工出細活的東西,中國已然錯過了約二十年的發展機遇,再不可出現閃失,唯有穩紮穩打,有節奏地追趕,才不至於在萬物聯網、遍地需要晶元的時代受制於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蘋果為啥不願意替美國FBI解鎖,這是一種創新態度?
Snapchat欲聯手亞馬遜推掃一掃功能,社交應用營收來源將有大變化?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