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北極圈熱到32度,會加快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嗎?

北極圈熱到32度,會加快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嗎?

原標題:北極圈熱到32度,會加快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嗎?


作者丨李振福


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北極海事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夏天,北極圈的溫度已達到32℃以上,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的關注。那麼,北極航線常態化的前景如何?又會遇到什麼新挑戰?


日前,關於北極圈氣溫超過30℃的消息,刷爆各大媒體,大有「北冰洋秒變太平洋」的架勢。

其實,出現30℃以上高溫的是挪威最北部的班納克(Banak),該地區氣象站的觀測值達到32.4℃。班納克位於北緯70度,在歐洲大陸的東北角。而北極圈是指北緯66.5度以北的廣大地區,總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公里。在這麼大範圍內,其中某個地方突發熱浪,也算正常現象。不能把北極圈某個區域的高溫,等同於北極圈的高溫,也不能不明就裡地認為,北極已開始冰消雪融。


不過,媒體對於北極局部地區出現高溫表現出來的「高度熱情」,也體現了對於北極的關注,同時讓人聯想到,高溫下的北極航運是否也會「火」起來?這是每個關心北極航運的人所期望的,但這並不是北極航運大發展、或者說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的首要因素。


航運需求逐步擴大


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的首要因素,是北極區域的航運需求。實際上,這個夏天比北極圈高溫更令人興奮的一個消息是,亞馬爾項目首次通過北極航線,完成運輸。


今年7月19日,中俄能源重大合作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LNG,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運抵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這拉開了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LNG的新篇章,為中國的清潔能源供應帶來了新氣象。



7月19日,破冰型LNG船「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Vladimir Rusanov)」輪,抵達位於江蘇如東的LNG接收站


此次航程約10700公里,比常規的蘇伊士運河航線節省了約13400公里。平均用時20天左右,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節省20天以上。


亞馬爾項目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該項目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北極圈內,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工程,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上的能源明珠」。


該項目由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法國道達爾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合作開發。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生產LNG1650萬噸、凝析油120萬噸,其中第一條生產線已於2017年12月投產。

等到亞馬爾項目的第二、三條LNG生產線投產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將從2019年起,每年從亞馬爾項目進口300萬噸LNG,屆時會有大批的LNG通過北極航道,運往中國。


亞馬爾項目只是涉及北極航運需求中的一個,北極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會帶來更大的石油運輸需求,並且在航行條件稍微允許的情況下,這種需求還會急劇擴大。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2008年的報告分析,北極未探明、可獲取的石油儲量達900億桶,天然氣達1669萬億立方英尺。而2008年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為12580億桶,天然氣為6534萬億立方英尺。北極石油佔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7.15%,天然氣佔25.54%。可見,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


同時,俄羅斯是全球能源出口大國,而遠東地區(中日韓)與歐洲地區,則是石油進口大國。隨著俄羅斯喀拉海能源開發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馬六甲困局帶來的地緣政治變化,未來,俄羅斯北極石油出口,將成為影響北極東北航道貨流的重要因素。


此外,北極東北航道是連接東北亞與西北歐的最短海上航線,西北航道是連接東北亞與北美東部的最短海上航線,與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相比,可大大縮短運輸距離。因此,未來部分北極航線運輸需求,將來自於東北亞、西北歐及北美東地區。


在強大的運輸需求面前,氣候條件的限制將會被不可逆的技術進步所消解。也就是說,運輸需求是北極航線常態化的首要因素,且這一因素正在逐步放大。北極航線的常態化運營,是大勢所趨。


中國力量貢獻巨大


在推進北極航線常態化運營的進程中,不能忽視中國力量。


中國對於北極航線常態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蓬勃的經貿發展,為北極航線的航運需求提供了極大的驅動力。二是中國航運企業在北極航線通航方面的實踐。


2013年,當時中遠集團旗下「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成為首個通過北冰洋抵達歐洲的中國商船。2015年,「永盛」輪再次穿越北極,並將任務升級為往返雙向通行,又創造了中國商船首次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從歐洲到中國的紀錄。

從2013年到2017年底,從中遠集團到中遠海運集團,共計派出10艘船舶,完成了14個航次的北極航線通行。2018年,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36000載重噸冰級多用途船「天惠」輪、「天佑」輪、「天恩」輪,又成為了北極東北航道常態化運營的主力船舶。



「天惠」輪是中遠海運集團2018年第一艘航行於北極航線的船舶



8月4日,「天恩」輪從連雲港港啟程,開啟北極之旅


「天惠」輪是中遠海運集團2018年第一艘航行於北極航線的船舶。該輪於7月21日抵達挪威北角,正式進入北極東北航道航行。7月26日凌晨與破冰船會合,8月3日凌晨結束破冰船引領,恢復自主航行,8月3日晚駛出白令海峽。整個航程歷時14天。與此同時,「天佑」輪也於7月17日從大豐港出發,穿越日本海、白令海峽、北冰洋,最後抵達格陵蘭海或挪威海,開啟其北極處女航。幾周後,「天恩」輪於8月4日從連雲港港啟航,將啟沿「冰上絲綢之路」前往歐洲。未來,中遠海運集團還將陸續派出船舶,繼續北極航線常態化商業運營的探索。


作為中國最早開展極地商業航行的企業,中遠海運集團是探索北極航線的開拓者。中遠海運特運是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特種貨物運輸企業,旗下的特種運輸船隊,無論是運力規模還是綜合實力,均居世界前列。為持續增強公司的極地運輸實力,強化行業引領,中遠海運特運將繼續推進北極航線常態化、項目化運營。


北極東北航道的順利開通以及逐步常態化運營,將有利於建立穩定、安全、高效的北極能源供應渠道,為中國參與北極事務,並實現北極利益提供支撐,為中俄經濟合作提供發展機遇。在加強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同時,推動「一帶一路」和「冰上絲綢之路」的快速發展。


常態化仍面臨挑戰


未來,影響北極航線順利通行的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地緣政治問題。

現階段,北極權益爭奪涉及的主要國家,不僅包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等8個環北極國家,還有北極航線地緣延長線上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以及北半球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此外,北極航線的常態化運營,勢必將影響到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運營,這又會涉及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衣索比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巴拿馬、墨西哥等國,並給這些國家的資源出口和整體經濟貿易帶來影響。因此,北極航線問題的相關國家至少有30個。


而今年以來,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美國還先後對伊朗、土耳其進行經濟制裁,都給全球經貿及政治形勢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影響日益突出。


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北極地區及北極航線地位的上升,各國勢必還會圍繞北極航線,展開企業角度、技術方面以及國家層面的爭奪。北極航線將成為北極全面利益爭奪之前的角力場,這勢必將影響北極航線的常態化。


版權說明


本文刊載於《中國航務周刊》第1277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END ·

本期編輯:夏風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航務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航務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