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匠道劉澤-從製作走向創作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古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未曾中斷,傳承至今的國家。然而時光流轉,變化萬千,難免有各種原因使稀世珍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惜成絕響。幸有現代國人孜孜以求,通過探尋遺迹,收藏珍品搶救回一些,令文明之光失而復得。建窯建盞就是這樣被拯救中的一員。
在建盞的發起地--建陽水吉鎮,幾乎每一條街都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建盞,很多在外打工的當地人都返鄉撿回丟下的手藝,建窯燒盞。而劉澤就是其中之一,大劉匠道正是劉澤經過多年的努力創造的品牌!
從喜歡到深愛,多年一心燒盞--大劉匠道
老祖宗留下的建窯燒盞的方法,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每道工序大劉匠道都是反覆研究試驗,推陳出新。"燒盞的情況千變萬化,沒有什麼一層不變的經驗能夠長期借鑒,唯一能借鑒的就是不斷的思考創新。"大劉匠道創始人劉澤說。
想起剛剛開始燒制建盞的時候,劉澤記憶猶新。"睡覺都在窯邊,就怕出現什麼差錯,但最後還是沒燒好。"這只是千萬次失敗中的一次,起泡、開裂、跳釉、變形等這些小問題每一窯都會發生。劉澤直率的說,建盞的燒制充滿了期待,真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帶給我的不止是失落,更有驚喜。
在大劉匠道成立初期,市場還沒有成熟,"當時市場上賣新盞的寥寥無幾"。由於燒盞期間需要掌控火候,劉澤常常熬夜。"辛苦都是小事,主要是廢品率很高這個給人的打擊不小,很多合作夥伴堅持了一段時間就開始產生退縮,心疼錢,想要轉型中間商賺差價。"
在大家普遍反對的情況下,劉澤的堅韌毅力讓他們得以堅守,也為大劉匠道沉澱了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當然也有很多朋友沒有一起走到最後。有段時間,不知為何,總是出現流釉的情況。劉澤帶領大劉匠道反覆排查每道工序,終於找出原因,原來是篩礦土的篩子過細,找到了原因,大家才放寬了心。
經過數年的努力,大劉匠道已能熟練地燒制出兔毫盞、鷓鴣斑盞、龜裂紋盞、油滴盞、烏金釉盞等建盞斑紋,作品被國內許多資深玩家收藏。
靜下心,從製作走向創作
每天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8小時,重複著配料、煉泥、揉泥、拉坯、修坯等操作,柴燒的高溫更是熾熱,其中的複雜與辛苦更是無需多說,正因為此很少有人願意學習建盞技藝。直到近幾年,在日益膨脹的市場需求面前,資本才開始暗流涌動。劉澤坦言近年來作坊越來越多,市場開始不可避免地有了浮躁和功利的現象。
近幾年,市場逐漸從陌生到認知,從認知轉向火爆,建盞的價格更是不斷上漲。看到這樣的情況,劉澤雖是高興,但也開始沉思。
對於柴燒建盞,劉澤覺得需要匠人精神,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攜手共探東南亞金融市場 CPTMarkets受邀參加國際財經高峰論壇
※中國裝飾裝潢網,是你事業騰飛的墊腳石
TAG:石家莊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