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作者 / 嘉棲

並不是所有喜劇片都能賺錢!

喜劇電影分兩種,一種是動輒票房10億以上的成功喜劇;另一種則是票房未破億的炮灰喜劇。

前者類型多種多樣,比如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我不是葯神》、具備諷刺意義的《夏洛特煩惱》、公路喜劇片《心花路放》、「囧」系列、以及奇幻喜劇《捉妖記》《美人魚》等。

而不破億的炮灰喜劇,卻只有一種基本類型,可以總結為「鬧劇喜劇」, 即故事線多、沒有嚴格邏輯性、靠誇張的肢體語言來搞笑的喜劇片。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正在上映的《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即是其中的典型。 影片所講述的是王寧和孔連順以拜師學藝為名大鬧烏龍院的故事。然而,影片依然延續了前作「屎尿屁」的惡搞風格,沒有基本的劇情邏輯,如網友所說集「低俗和低幼」為一體。

從目前其票房成績來看,也確實不太理想:首日排片15%, 單日票房過6500萬 ,位列第四位。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 預測其最終票房或許在1億左右。

那麼,像這類「鬧劇喜劇」電影到底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而同樣是喜劇片,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市場反應?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歷經四次改檔

IP+情懷拗不過觀眾口碑

如果說,今年暑期檔頻繁改檔已成為超百億票房之外的另一大熱點和亂象;那麼《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絕對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代表。

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拍攝的《新烏龍院》,原計劃在今年春節檔上映,最終未能上映;並在1月底發布了概念海報,宣布定檔5月。

然而,5月由於有《復仇者聯盟3》等電影熱映以及其他種種原因,《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再次改檔至7月13日。誰曾想,僅僅在臨上映前3天,片方突然宣布「由於技術原因無法如期上映」;而後在7月24日宣布定檔「十一」。本以為從暑期檔殺進國慶檔,該是結束了,沒想到在8月2日,其官方微博又公開宣布該片提檔到了8月17日。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歷經4次改檔, 《新烏龍院》的上映之路可謂坎坷。而頻頻改檔的背後, 除了「技術性原因」之外,或許也是自身信心不足的表現。

一般來說,強檔期的加持往往能給影片的票房錦上添花,比如去年暑期檔於《戰狼》而言是天時地利人和;但若是影片自身實力較弱,就很容易在競爭激烈的檔期淪為炮灰。

僅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撤檔、調檔、改檔的影片就包括《新烏龍院》《爵跡2》《阿修羅》等10部。不得不說,這和《我不是葯神》的熱映有很大關係。

而如今從《新烏龍院》上映之後的表現來看,其首日排片15%,票房過6500萬,而豆瓣評分更是直到昨晚十點左右才開放,僅有3.6分。從目前來看,其最終票房落點可能在1億左右。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事實上,喜劇片向來是票房的寵兒。以今年到目前為止的票房前十為例,就包括了《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捉妖記2》等4部喜劇片。然而, 同樣是喜劇片,票房也有可能天差地別。

《新烏龍院》之所以票房前景可能會不太明朗,就在於它的 「鬧劇喜劇」 屬性。影片主要講述了王寧和孔連順這一對「烏龍大盜」,以進烏龍院拜師學藝之名盜取鎮院寶石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無論是吳孟達、郝邵文,還是孔連順、宋小寶,可以看到他們是用盡了全身解數在搞笑,也就是 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來支撐笑點 。當然,屎尿屁的橋段自然是少不了。除此之外還融入了開心麻花、東北喜劇等特色,從而使影片呈現出了一種 段子式喜劇的大雜燴氣質 。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這樣的喜劇片,熱鬧是熱鬧,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而正是這些缺少了的「內涵」,使影片票房無法更上一層樓。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30部鬧劇喜劇豆瓣均分4.59

18部票房未過億

事實上,像《新烏龍院》這樣的「鬧劇喜劇」片在國產電影市場上並不少見。 而這類型喜劇片雖然也能收割一批觀眾,但票房往往無法達到更高的區間。 尤其是若以如今十億起步的國產商業片標準來看,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似乎還沒出現。

對此, 一起拍電影(yiqipaidianying) 也對新世紀以來的這類鬧劇喜劇片做了簡單的數據統計(《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正在上映,故列在最後)。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從上表不難發現,被稱之為「鬧劇喜劇片」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是 以具體的發生地點為故事外殼, 比如《大鬧天竺》、《新烏龍院》等;一類是帶有 明顯的賀歲檔特色 ,即影片熱熱鬧鬧的表現形式符合過年的氣氛,比如《祖宗十九代》、《越來越好之村晚》、《花田喜事》系列;一類是 脫胎於綜藝、相聲等其他藝術形式 ,稱之為「大電影」,比如《歡樂喜劇人》、《快樂大本營之快樂到家》、《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等。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而這些「鬧劇喜劇片」,具有某些 共同特徵 :首先, 大部分都只是依靠誇張的肢體語言來搞笑,或者多為屎尿屁類的低俗段子來拼湊 ,並不是以戲劇衝突來推動劇情發展 ,可謂停留在最初級的搞笑層面。

其次,這些喜劇片中的 人物普遍沒有成長性 ,也就是說沒有塑造出立體飽滿的喜劇人物形象。就像是「烏龍院」系列,多少年後,你可能只記得「臭屁文」的臭屁功,卻記不清他還有其他什麼本事。

「沒有出人物」,這也使影片往往得不到更多觀眾口碑上的認可,從而影響力也沒有達到預期。

總而言之,這些鬧劇喜劇片單純停留在 娛樂性功能 層面上,除了熱鬧,好像什麼也沒留下。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也正因此,從上表數據來看,這類喜劇片的票房成績並不好看。

其中,票房最高的為王寶強的《大鬧天竺》 (7.56億),而其能取得如此成績,除了有春節檔加持,王寶強本身的票房吸引力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而像《分手大師》《妖玲玲》《王牌逗王牌》之類的票房相對高的也多有明星效應存在。

除此之外,在這30部影片中有18部票房未過億,且票房不到5000萬的多達10部; 而從豆瓣評分來看,成績更是有些慘不忍睹, 30部影片豆瓣均分為4.59 。其中還奉獻了兩部不到3分的影片(《歡樂喜劇人》《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

當然,雖說評分權當參考,但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影片的質量和口碑。尤其是在如今票房依仗口碑的情況下,沒有好口碑,恐怕也難有更多的立足之地。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高票房喜劇片必備元素:

人物成長性、現實性、諷刺性

可想而知,若喜劇片只停留在這種「鬧劇喜劇」的初級搞笑層面,恐怕很難在市場上走得更遠。

但由於喜劇電影製作門檻相對較低,同時作為老少皆宜、能夠打破圈層受眾的類型片,又往往能夠出高票房或者黑馬之作,資本的熱錢想必在短時間內不會少。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喜劇片才算是高級的喜劇片,能達到真正的賣座效果?

首先,影片所塑造的人物要有成長性。 縱觀以往賣座的喜劇電影,莫不如是。

比如《我不是葯神》中的程勇,從一個碌碌無為印度神油店老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成長為一代葯神;《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魚,從落魄的守門員經受住金錢和人性的重重考驗,成為真正的首富;《心花路放》中的耿浩,從頹廢喪志到走出離婚陰影。

這些能夠被觀眾記住的喜劇電影,無不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與之相反, 鬧劇喜劇電影則是由事件驅動劇情發展,而其中的人物從頭至尾都沒有成長,這是鬧劇喜劇和高分喜劇最大的區別。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其次,高分喜劇必然也包含著對於現實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

比如《我不是葯神》取材自真實事件,反映的是我國當代的社會醫療制度,是小人物生存的艱難,同時也是各色人物努力活著的生命狀態;《港囧》所講述的則是當下中產階級普遍會面臨的中年危機問題。可以說這些影片所反映的內容,都是大眾所普遍關注的。因而,才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最後,真正優秀的喜劇是以諷刺和戲謔來反映萬象人間。 馮小剛說過, 喜劇電影的內核是諷刺。 早期「馮小剛+王朔+葛優」組合出品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一些列賀歲喜劇就是代表。姜文、寧浩等電影中也多黑色幽默和諷刺。

而近年來大熱的開心麻花喜劇,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諷刺這一傳統。《驢得水》對教育制度、對人性的諷刺,是近年來喜劇電影難得的深刻之作;《西虹市首富》雖充滿娛樂性,但也包含了對現代金錢觀的諷刺。

開心麻花+東北喜劇要撲街,鬧劇喜劇片還能在市場上走多遠?

所謂 「一流喜劇靠諷刺,二流喜劇靠情懷,三流喜劇靠段子,四流喜劇靠屎尿屁」 ,如果喜劇電影只流於誇張的形式和低俗的笑料,讓觀眾滿足於生理反映的笑笑就好,甚至有些連笑點都是尬湊的,那麼這些喜劇電影也上不了更高的段位,只能拿幾千萬、過億的票房。 久而久之,失了口碑和人心,在市場上就會越走越艱難。

因而,那些想要靠喜劇電影賺快錢的,還是得擦亮眼睛。以目前形勢來看,「無營養」的鬧劇喜劇片未來的市場空間會更窄。 要想真正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還得多拍一些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高分喜劇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