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變法的發源地不在北京,而是在天津,因為一個人和一本書

戊戌變法的發源地不在北京,而是在天津,因為一個人和一本書

120年前的農曆戊戌年(1898)4月,正當康有為、梁啟超等發起的維新變法高潮到來之際,一本名叫《天演論》的新書在京城門戶和北方重要商埠以及工業重鎮的天津出版發行了,這本書的問世,立即引發強烈震動。《天演論》原為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唯物主義者赫胥黎的著作,把這部世界名著翻譯成中文,介紹給國人,並在戊戌變法正式啟動的前夕出版發行的人,就是在天津俄文館(中國第一所培養俄語人才的學校)任總辦的嚴復。而當時天津對維新思想宣傳,為戊戌變法運動的興起起到了「啟蒙」作用。

曾經被毛澤東譽為中國「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稱為「精通西學第一人」的嚴復,祖籍福建閩侯,是一個「海歸」人才,他1880年來到天津,在「第二故鄉」天津長期從事教育和西方思想學說的研究,曾在北洋水師學堂先後任洋文正教習、會辦、總辦等職,直到創建俄文館,一直熱心宣傳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並通過創辦新式報刊和發表政論性文章尤其是翻譯和出版《天演論》,鼓吹維新思想,倡導社會改良,主張消除積弊,不僅給天津帶來了清新的維新氣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以北京為核心區域的維新變法運動。

早在戊戌變法前三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身在天津的嚴復義憤填膺、憂國憂民,已屆不惑之年的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救亡圖存。他用犀利的筆觸書寫自己的政治主張,發出了維新變法的呼喚。為了進一步宣傳維新思想,嚴復還與他的好友——曾經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的王修植、天津育才學堂總辦夏曾佑等人於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創辦了《國聞報》,這份報紙成為當時中國宣傳維新思想的第一份日報,在維新派報刊中獨樹一幟。《國聞報》的誕生與上海的《時務報》形成南北呼應之勢。

嚴復作為《國聞報》主編,精心策劃和帶頭宣傳維新變法思想,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京城主導的變法維新運動形成默契和呼應。嚴復在《國聞報》上發表的文章,以尖銳、辛辣的筆調抨擊當時腐朽的政治和沒落的文化,揭露黑暗和醜惡,說明革除腐朽現象,非變法維新不可。在撰寫時評和政論文章之外,他還以更大的精力去閱讀和翻譯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著作,其中1897年翻譯的《天演論》,在當年《國聞報》的增刊《國聞彙編》上連載,在《天演論》結尾按語中,嚴復引用赫胥黎的話,號召中國的仁人志士振奮精神,「合同志之力,謀所以轉禍為福,因害為利」;「吾願於普天之下有心人共失斯志也。」話語鏗鏘,言之切切,直擊要害,振聾發聵。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經過《國聞報》連載和單行本出版發行後,在中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它震動了人們的視聽,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忱。維新派重量級人物如康有為、梁啟超等,都讚嘆不已。康有為稱讚嚴復所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一時間,一些學堂和學校把《天演論》當作課堂教本,「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名詞成為社會上風行一時的口頭禪,嚴復也被稱為「天演哲學家」。

維新思想日盛津城,影響京城,波及全國,為戊戌變法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與此同時,嚴復等人還以維新思想為指導,以西方為榜樣,在天津先行先試了一些新東西,如1895年創建北洋西學堂,1896年創辦俄文館,還積極支持維新派人士張元濟在北京創辦通藝學堂,這些新式學堂(館)傳授西學,培養新式人才,體現了嚴復等人改良教育,培養實用型科技人才的大膽嘗試和探索,這些都為戊戌變法提出相關維新條款提供了借鑒。

因此,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103天的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其思想啟蒙地和發源地不在北京,而是在作為京城門戶的天津。天津對於促進中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所起的啟蒙作用,不可低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墓比帝王墓規格還高,為何稱「林」不稱「墓」,且至今保存完好?
古代七夕節花樣竟然這麼多,遠非情人節這麼簡單!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