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焚書坑儒的秦始皇,究竟是一個大膽的改革家?還是恐怖的獨裁者?

焚書坑儒的秦始皇,究竟是一個大膽的改革家?還是恐怖的獨裁者?

原標題:焚書坑儒的秦始皇,究竟是一個大膽的改革家?還是恐怖的獨裁者?


上期回顧:秦始皇雖然用森嚴的法令建立了一個郡縣制的大一統國家,但對山東六國的遺民來說,嚴峻刑法之下的他們對秦朝的統治卻充滿抗拒。當秦始皇在泰山封禪,期待全國人民真心擁護他為國家元首的時候,他看到了許多冷漠以對的眼睛......


結合上兩期文章,點擊可查看


為什麼秦朝的國體是郡縣制而非封建制?


泰山封禪:秦始皇的「導演處女作」為何撲街?


本期話題


焚書令或許是秦始皇一生最具爭議的政治舉措了:作為改革家的他原本想通過焚書,統一思想,讓全社會承認秦朝採用郡縣制的制度創新,卻沒想到因此點燃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

伍 焚書令


從公元前220年第一次出巡算起,短短几年的時間裡,秦始皇走遍了大半個秦帝國的疆域。


每到一處,往往刻石立碑,宣揚秦朝帶給東方百姓的恩澤:是秦朝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紛爭的亂局,帶給天下百姓以永久的和平與安寧。


秦始皇對自己創立的大一統郡縣制國家相當滿意,而隨行的臣僚們也一致對始皇帝的制度創新表示讚頌: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徳,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徳,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陶醉在這一片歌功頌德聲中,直到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偶然事件打破了他的迷夢。這一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宴會上,僕射周青臣又開始不失時機地歌頌秦始皇郡縣制大一統的功德了。


就在大臣們紛紛頷首稱是的時候,一個名叫淳于越的齊國博士卻站出來唱起了反調: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淳于越像當年的宰相王綰一樣,又提出了封建諸侯的必要性。但這一次由淳于越引發的國體爭論卻與上一次王綰、李斯的廷辯大不相同。



上一次王綰與李斯的廷辯純屬政見分歧,無論堅持封建制或者郡縣制,王綰與李斯的初衷都是為了加強秦朝對新佔領地區的統治。


但這一次,淳于越卻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毛澤東曾經說過,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意思是在國體問題上,秦始皇沒有屈服於中原華夏固有的封建制傳統,而堅持採用了由非主流文化圈的秦國創立的郡縣制。淳于越要抨擊秦始皇的,正是這一點!中國人有句俗話,胡虜無百年之運。淳于越說,要想長久地統治中國,秦人必須對西周以來中原文明的固有傳統表示臣服,而臣服的標誌就是放棄郡縣制,採用封建制。


這是秦始皇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一旦接受,那就意味著在地理上是秦國征服了中原,但在文化上,是中原征服了秦國!



當秦始皇就淳于越的這番陳辭向李斯徵求意見的時候,李斯立刻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就歷史的規律而言,學術與思想的權力轉移往往會滯後於政治權力的轉移。就像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人民政府已經全面接管了國民黨遺留的政權,但是在史學研究領域公認的學術權威仍然是在清朝乾嘉學派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史學大師陳寅恪,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史學研究。


所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才著文稱:


在史學研究領域,我們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就在資料佔有上也要超越陳寅恪。這話我就當對陳寅恪的面也可以說。「當仁不讓於師」。陳寅恪辦得到的,我們掌握了馬列主義的人為什麼還辦不到?我才不相信。一切權威,我們都必須努力超越他。


——《郭沫若書信集》



不要小瞧了書生的力量。

胡適曾說,知識分子絕不是弱勢群體,因為他們的手裡掌握著輿論。


在淳于越提出秦不師古的議題時,秦始皇和李斯面臨的尷尬就是:輿論的主導權掌握在以儒家學派為代表的山東學者手中。他們對六國遺民的影響力遠大於秦朝官吏。這些儒生們在泰山封禪的時候已經表現出了與秦朝政府的離心離德,現在拋出秦不師古的話題更是對當朝政治的公然批判,該怎麼辦?



經過反覆權衡,秦始皇與李斯做出了一個被後世詬病千載的決定:焚書。關於焚書令的具體內容,司馬遷是這樣記載的: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



焚書令的出台,並不是要把天下間所有的典籍統統燒掉。這個法令針對的主要是兩類著作:首先是山東六國的國史。華夏文明的傳統講究國可亡而史不可滅,史書承擔的是興亡繼絕的使命。只要我們還記得自己從何而來,那我們就一定能沿著祖先的腳步在瓦礫灰燼之上再造社稷。


從這個角度觀察,秦始皇的焚書令要焚燒的其實是六國遺民對故國的歸屬感。


其次,焚書令要求將民間的諸子學派著作尤其是以六經為代表的儒家典籍全部焚毀,但典藏在博士官的圖集不在焚毀之列。這對於左右輿論的儒家學者們來說是釜底抽薪的毒計。



自儒家先聖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以來,儒學一直是以私人辦學的方式傳播於民間,也由此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私家學派。


現在將民間流傳的六經典籍焚毀,等於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阻斷了儒學在民間繼續傳播的渠道。


即便秦朝政府顧忌到博士儒生們的社會影響力,暫時還不敢直接對他們動手,但私人辦學的消滅,也必將使七十博士淪為無根的飄萍!


而剷除儒學之後留下的學術思想真空,將由熟悉秦朝法律的官吏迅速填補。


換言之,如果焚書令貫徹到底的話,堅持封建制等西周禮義傳統的儒家學派在民間的影響力將被灌輸郡縣制的秦朝官吏完全取代。因此,從政治上說,焚書令是以政治威權搶奪輿論主導權的行動;從文化上說,則是蠻夷思維對華夏禮義的粗暴踐踏。



頒布焚書令之後,秦始皇對儒生們的挑釁猶有餘恨。


為了向他們證明自己比儒家經典中傳頌的西周文王和武王更加偉大,他特意選擇在文王的故都豐邑和武王的故都鎬京之間的區域興建了空前壯麗的阿房宮,以宣誓自己無可爭辯的絕對權威。

但是,這種以政治威權強姦社會輿論的野蠻手段不但沒有讓秦始皇收穫支持,反而讓更多人與他離心離德。



後來陳勝、吳廣反秦起義時發生的這個小故事非常耐人尋味:


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密謀起事的時候曾經向一個卜者詢問吉凶。


卜者說:「你們將要去做的事業一定會成功,但是你們徵詢過天意了嗎?」


在卜者的點撥之下,陳勝、吳廣將一張寫著「大楚興、陳勝王」的紅色小紙條塞進戍卒們買的魚肚子里,向他們宣稱這是陳勝接受天命誅討暴秦的證據。


坦率地說,我不相信陳勝這個從小為人佣耕的僱農能夠想出魚腹藏書的主意,因為這是一個只有接受過正統儒學教育的人才知道的典故:當年周武王為了滅商,在孟津與八百諸侯舉行聯合軍演。船渡黃河的時候,一條白魚跳入了武王的船艙。魚乃介胄之象,白為殷商正色,「白魚入船」在儒家的解釋中正是武王代商而立的天命啟示。現在,他們把這個故事改頭換面,挪到了反秦起義的陳勝身上,這不明擺著咒罵秦朝皇帝是桀紂暴君嗎?


這個故事說明,在焚書事件之後,儒生們不但沒有被始皇帝的淫威嚇到,反而變成了滅亡秦朝的幕後推手,這恐怕是長眠地下的始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吧。

陸 孤家寡人

在焚書事件之後,秦始皇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從文化上爭取六國遺民認同的努力。


當他在公元前210年最後一次踏上出巡的旅程,他的目的已經從宣揚秦朝的恩澤、凝聚山東百姓的人心轉變為顯示秦朝的權威,震懾潛在的敵人。


這時的秦朝已經走到了土崩瓦解的前夜。


雖然它仍維持著表面的統一,但關中的秦人與山東的六國遺民卻在亡國的記憶與酷吏的奴役下積聚著彼此的仇恨。


整個中國社會就像涌動著岩漿的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


而讓它真正噴發的契機說來就來了。



當秦始皇東巡走到沙丘的時候,他病倒了。秦始皇的病倒對脆弱的秦朝統治無異於致命一擊。在秦始皇安然無恙的時候,因為他的絕對權威,老秦國的文武大臣們仍能在他的治下齊心協力,維持穩定。


雖然山東六國的遺民對秦朝統治並不服氣,但是秦人鐵騎橫掃山東的記憶讓誰不敢輕易嘗試造反。



但秦始皇去世之後,局面便急轉直下。

繼位的秦二世胡亥本來就是矯詔登基,對宗室公子的猜疑迅速引發了蕭牆之禍。


至於他最重要的輔臣趙高,則因為資歷太淺,指揮不動始皇帝留下的元老重臣。


為了鞏固權力,培植黨羽,他向李斯、蒙恬等一眾文武大臣發起打擊迫害,這些朝廷棟樑的先後去世大大削弱了秦朝的統治力量。


凡此愚蠢的內鬥造成的最致命的影響便是軍隊戰鬥力的衰退。在剛剛繼位的時候,秦二世便發布命令,將秦朝的五萬材士也就是預備役軍人悉數轉為現役,並整編為京師衛戍部隊。


實際掌控這支軍隊的人很可能就是趙高,因為他將自己的女婿閻樂任命為了咸陽令,最後帶兵進入望夷宮殺死秦二世的正是此人。



組建新軍,意味著秦二世對始皇帝留下的舊軍舊將不信任。


就像袁世凱稱帝之前,為了防範北洋諸將而另行組建軍官模範團一樣。當「忠事元首,不入黨會」的軍官模範團建立以後,段祺瑞、馮國璋等一眾北洋元老就已經與袁世凱離心離德了。



秦二世另組新軍,再加上此前矯詔賜死北方秦軍統帥蒙恬,讓他最終失去了軍隊的支持。因此,當反秦義軍在周章和劉邦的帶領下兩度攻入關中,駐守在北方邊境上的三十萬秦軍主力始終按兵不動,沒有南下勤王。要知道,他們從九原郡通過秦直道回援關中,僅僅需要三天時間!


原本六國遺民對秦朝的武力還心存忌憚。現在老秦人自己已經內訌,反秦起義的戰火便迅速地燃遍了秦朝的國土。



當帝都咸陽被項羽的怒火付之一炬,從秦襄公以下三十一代秦國君王苦心經營的江山社稷終於被埋入了歷史的灰燼。



唯一倖存到今天的,便是躺在驪山大墓之中的那個孤家寡人。


--End--


歡迎走進小書房1538


一個有趣有料的小房間


同文學來一場充滿溫情與敬意的邂逅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書房1538 的精彩文章:

孟津觀兵:一場籠罩著疑雲的聯合軍演
為什麼秦始皇廢除了封建制,而選擇郡縣製作為國體?

TAG:小書房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