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家頻頻炸機的粵企終於炸雷了!

這家頻頻炸機的粵企終於炸雷了!

在如今快速迭代的市場巨輪中,即使是位於風口中的企業,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前幾日,新三板公司萊盛隆便上演了讓人猝不及防的一幕。

作為一家2017年營收超過1億元、凈利潤超1000萬的公司,8月13日萊盛隆發布公告稱,因連續拖欠員工多個月工資,無力支付,公司決定正式放棄經營。根據最新消息,拖欠的300多萬元工資將由企業總部所在的當地村委會全額墊付。

這荒誕的一幕使其創造了歷史——成為首家放棄經營的新三板公司。

據悉,萊盛隆是供貨給魅族、努比亞的手機配件明星企業,2016年成功登陸新三板,然而短短兩年時間便宣告倒閉。更令人唏噓的是,它倒在了追逐風口的跨界之路上。

1

追逐風口玩跨界

據公開資料顯示,廣東萊盛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國內第一批生產高容量電池的製造商,其主營業務為移動電源、電池、充電器等手機零配件。

2014年,萊盛隆將設計部、外貿部、品牌推广部遷至深圳,並於當年增加機械自動化,實現了部分3C數碼產品、配件的自動化生產。

由於在3C數碼配件領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繼而成為了魅族、努比亞等手機廠家的供應商,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然而,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手機配件行業的利潤空間也被不斷壓縮,萊盛隆想到了玩「跨界」。

2016年被稱為「無人機元年」,無人機市場正處於風口之上,大疆的風光更是讓許多企業艷羨不已,萊盛隆便是其中一員。

不過,為了錯開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已展現出的鋒芒,識趣的萊盛隆選擇了植保(諸如撒農藥、撒種子)無人機方向。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目前的植保卻仍以人工加手動、電動噴霧機這樣的半機械化裝備為主。對比之下,日本的航空植保覆蓋率卻達到了50%左右。

也就是說,無人機在中國農業產業的應用前景還是相當誘人的,且該領域才起步,新來者有著非常大的「彎道超車」機會。2016年7月,萊盛隆成立無人機事業部,並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了高新上市企業。

隨後,2017年9月萊盛隆在東北藉助大載重無人機迅速打開局面,代理萊盛隆的客戶有30多家以上,萊盛隆在東北當地名氣很大,幾乎接觸植保的都知道有萊盛隆這個廠家,萊盛隆的線下代理商門店數量眾多,一些地方的數量可以與極飛大疆抗衡。

從2016年進入無人機行業到2017年銷售網路遍布黑龍江、新疆等地,萊盛隆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實現了從手機配件生產商到自稱「無人機行業領跑者」的角色轉變。

2

站在風口豬不一定能飛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原本以為站在了無人機的風口,誰知還不等站穩便被颶風颳走。

隨著無人機資本市場開始降溫,融資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為縮減人力成本,億航、零度不得不大幅裁員,西安初創公司斯凱智能和明星公司Lily Robotics最後因財務困難,資金耗盡而宣布停止運營。

與此同時,為了趕上農業植保無人機的「風口」,大疆、極飛、安陽全豐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此領域,價格戰也隨之而來。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業植保無人機領域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無人機保有量達到14000多架,

無人機行業核心競爭力是技術,技術的突破則依賴研發投入,而萊盛隆2016年、2017年財報中都沒有提及無人機研發相關的投入和費用。

並非萊盛隆不想提升產品質量,而是由於自身規模受限,外加融資困難,無法負擔高額的研發投入。

萊盛隆股權質押明細表

甚至在跨界無人機領域的三年里,萊盛隆只能通過頻繁的股權質押來獲得流動資金,另外還曾在2017年短期借款3647萬元用於發展無人機業務,但仍舊只是杯水車薪,研發投入的缺失直接體現在了產品質量上。

由於機器自身的問題以及外購某飛控廠家的飛控有問題,導致產品問題不斷。飛機到了用戶手中,問題不斷,售後應接不暇。

今年7月初,由於生產的無人機頻繁「炸機」,多位東北經銷商來到萊盛隆公司索賠,並拉起橫幅維權。

未能如約交貨、交貨商品與合同約定不符、無人機在工作時出現「炸機」情況等問題頻出,萊盛隆已經走向了發展的盡頭。

7月26日,有媒體調查後才發現,萊盛隆總部工廠早已停工,兩棟廠房和辦公室也早已人去樓空,僅剩下創始人兼總經理的羅文星獨守在辦公室。

3

跨界即玩命?

儘管自2017年將公司業務重心轉移到無人機領域後,萊盛隆已傾盡全力加大投入,但收入卻顯然不如預期:2017年,萊盛隆無人機服務收入僅754.72萬元,佔總營收的7.2%。

2017年萊盛隆營收明細表

資不抵債的現實更加殘酷,根據網友爆料,萊盛隆在此次宣布正式放棄經營之前已累計負債2.007億元。其中,拖欠銀行貸款3670萬元,小額貸款1.39億元,供應商2200萬元,員工工資300萬元。

就這樣,本想借著無人機東風更上一層樓的萊盛隆,結果卻讓近十年苦心經營的公司毀於一旦。

而萊盛隆並不是個例。在資本推波助瀾的「人造風口」的誘惑下,像萊盛隆這種半路出家的中小企業不斷湧入,曾經的藍海變成了廝殺的紅海。從異軍突起,到大批倒下,叫好不叫座的無人機行業正在面臨全面的淘汰。

這樣的淘汰不僅發生再無人機領域,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都青睞於「跳躍式發展」,將轉型、跨界簡單地理解為複製和嫁接,一窩蜂湧入某個風口,卻無視現有的資源和優勢。

它們往往忽略自己原有的主航道、主流業務,將自原有的產業與技術幾乎棄之不顧,一門心思直撲完全不了解的新領域。然而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規,更有佼佼者,後來的淘金者終將如和惡狼搶食般艱難。

當然,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熱衷於多元化經驗,這可以理解,只是盲目追逐風口,把主業當成副業,本末倒置,最終只會丟了西瓜撿個芝麻。

如果企業能夠圍繞自身的核心產業,根據市場需求來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拓新的產品,而非盲目跨界,產業化道路反而會越走越順暢。

否則,別人的跨界是創新,而你的跨界卻是玩命!

END

編 輯 |賈思敏

排 版|楊昕怡

猜您還想看

戳下方標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粵商 的精彩文章:

又炸了!P2P危機四伏,廣東將面臨「爆雷潮」?

TAG:天下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