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00元漲到23300元 這葯一個月暴漲58倍!揭秘藥品壟斷之困

400元漲到23300元 這葯一個月暴漲58倍!揭秘藥品壟斷之困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撲爾敏,一種簡單、基礎性的原料葯,竟然短短一個月間漲價58倍,從400元/kg飆到23300元/kg

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是一種十分簡單、基礎的原料葯。自從這種藥品在20世紀中葉被首次合成以來,它幫助億萬鼻炎、皮膚黏膜過敏及感冒患者緩解過癥狀,同時也是諸多復方藥品的組成成分,可謂藥品合成界的「宿將」

因為專利早已過期,合成又相對簡單,這種藥品的價格一直都不是很高。在藥店里,只要一點零錢就可以買到盒裝的撲爾敏,而在原料葯大宗交易之中,這種藥品的正常價格大概只有400元/kg。但是,最近,在國內市場上,這種藥品的價格卻在一個月內發生了令人震驚的「飛漲」,從400元/kg漲到了23300元/kg,漲幅高達58倍,一下子成了一種相當昂貴的藥品。

撲爾敏作用巨大,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用撲爾敏直接命名的藥品批文有421個,含有撲爾敏成分的藥品批文則超過2100個,其中就包括鼻炎片等用量很大的常用藥品

那麼,這個基礎性常用藥品,為何會在一個月內價格暴漲58倍!?

令人震驚的藥品價格上漲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錢江晚報》記者將矛頭直指壟斷——正是這個每個學過經濟學的人都不陌生的現象,讓藥品市場出現了如此異常的波動,而在背後攪動整個局勢的,是一家貪慾過剩的操盤企業。

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次涉事的撲爾敏雖然是一種常見藥品,但在國內卻只有五六家藥廠擁有生產批文。與此同時,因為利潤空間不大,擁有批文的廠家中,又只有一兩家在實際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一家所謂的「總經銷」商看中了蘊藏在撲爾敏市場中的壟斷機會,通過包銷方式,獲取市場上全部撲爾敏的經銷權。

在此之後,他們開始肆無忌憚地漲價,而不得不採購這種藥品的廠家,和最終承擔葯價的消費者,則只能束手無策,叫苦連連。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第一財經記者進行了深度調查,發現驚人真相。

一則預警通知

58倍的漲價報道源於遼寧省相關部門發布的一則預警。

7月23日,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布一則預警通知:

該通知稱,對81個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藥品啟動了調查程序。

調查涉及81種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藥品,其中:12個藥品由於原料、企業生產線改造等原因而造成產能不足;13個藥品由於採購不到原料而停產;17個藥品以原料葯價格上漲、中標價格低為由不能正常供應。

13家因採購不到原料導致部分藥品停產的葯企中,包括一家浙江葯企。

然後,《錢江晚報》記者稱,原料緊張的葯企去「一家獨大」的河南九勢藥廠拿貨,結果人家讓去找「總經銷」。由此,撲爾敏就被「總經銷」了,價格壟斷暴漲58倍。

8月7日,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回復稱:

「目前遼寧省並沒有因為這些不能正常供應的企業而影響遼寧藥品的供應,一個企業不能配送,就換其他企業。其實在招標時,企業是需要考慮原料葯是否有漲價的可能的,應該對招標價格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一旦進入招標,在配送周期內,如果因為原料葯漲價而嫌藥品價格低而放棄配送,經過考察後會被移出招標名單。

一家企業壟斷整個市場,似乎在政府的操控範圍內並不可行。然而,事實卻沒有那麼簡單。

原料葯生產壟斷之困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國內製葯市場第一次出現壟斷現象。早在幾年之前,就發生過肌苷遭遇壟斷,短時間內價格翻倍的事情。

中國作為全球原料葯生產和出口大國,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我國的成品葯有1500種原料葯,其中50種原料葯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葯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葯只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10%的原料葯只能由個位數的生產企業生產,原料葯生產掌握在特別少數的生產企業手中。

此外,原料葯緊缺時常,貨,說沒就沒,價格,說漲就漲

南京應諾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鄭維義對第一財經表示,由於價格太低,利潤太薄,有些原料葯已幾乎無人生產。「之前原料葯生產還是比較混亂的,生產企業過多,大家都在低價爭奪市場。但極個別原料葯由於工藝和技術上的原因,只有極少數企業可以生產。」

河南一家葯企的負責人曾提出,目前,原研葯的壟斷問題非常嚴重。雖然國家發改委對一些企業進行了打擊,但仍然沒有止住,上游對生產企業進行壟斷,不利於醫藥產業的發展。另外,有一些供應商跟企業合作進行壟斷,比如,冰片原來六七萬元一噸,現在漲到二十四五萬元一噸;樟腦原來八九萬元一噸,現在漲到三十萬元一噸。

他建議,行業相關監管部門對原料葯壟斷保持高壓態勢,做好供應價格信息、流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和監管;降低原料葯市場准入門檻,拓寬藥用原料供應渠道;通過創新改變現行管理制度,減少准入的前置條件,讓有能力達到藥用原料質量標準的非藥品生產企業也能夠生產藥用原料。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11月16日發布了《短缺藥品和原料葯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明確規定了《價格法》所禁止的行為,對操縱藥品價格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撲爾敏主要生產廠家說,價格波動不大。

「我們現在發布的公告是800多元一公斤。我們一直在供應,市場需求多少,就供應多少,具體量不知道。」馬來酸氯苯那敏生產廠家河南九勢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葯負責人7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從國家葯監局網站查詢可以獲悉,擁有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葯批文的國內企業共有6家,分別是萬全萬特製葯(廈門)、上海新華聯製藥、河南九勢製藥、瀋陽新地葯業、北京太洋葯業、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葯業。

其中,瀋陽新地葯業有限公司因在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過程中存在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的情況,於2017年12月7日被收回了GMP證書,隨之停產。

此外,還有一個進口原料葯批文,由印度企業Supriya Lifescience Ltd.持有。對於這家進口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葯,目前價格是220元/kg左右。「我們也是看到媒體報道漲價的事情,因此也將準備調價格,或許明天就真的漲價了。」一位代理進口馬來酸氯苯那敏的代理商7日表示。

截至8日發稿時間,該代理商所報的價格並未變動。

除了這位代理商所報的價格,更多代理商在慧聰網的報價都在200元/kg上下浮動。

不過,藥品價格壟斷,也許有可能會被打斷。

2017年7月底,浙江省物價局曾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浙江新賽科葯業有限公司、天津漢德威葯業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異煙肼原料葯以及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一案依法作出處理的決定。上述兩家公司的行為被認定為「價格壟斷」,因此被罰款44.39萬元。

2017年12月,《原料葯、藥用輔料及藥包材與藥品製劑共同審評審批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原料葯不再單獨發批准文號。這意味著製劑企業可以自己找原料葯企業生產原料葯,只要質量符合標準,申請關聯審批就可以。

這種政策上的變革,或許能有助於打擊那些投機的壟斷者。

編輯:不二 記者:馬曉華 來源:一財網 錢江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資訊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暴跌70%!加密貨幣群體暴跌 區塊鏈要涼?
谷歌給AI定了七條規則:不開發武器AI 納入隱私設計原則等

TAG:第一財經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