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這個薄臉皮自戀者。」
請點擊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財經刊
三味文摘
音樂台
來源:大櫻桃與小燈泡(ID:iamcherry2016)
1
古希臘有位王子,名為那喀索斯。
他漫步河畔,遙見一片池塘。靠近時,在水中瞥見自己倒影,竟動了心。從此,他茶不思飯不想,每日盯著湖面,化作池中的水仙花。
這故事雖然荒誕,卻道出了「自戀」的本質——你所喜歡的,並非真實的自己。
而是那個脆弱的,易碎的,一旦外界衝擊便波瀾漸生的倒影。
生活中,這類人並不少見:
聊天沒及時回,他氣不打一處,恨不得立馬刪好友;
語氣稍微急一點,她就委屈掉淚,非說你在針對她;
但凡被老闆批評,下意識就狡辯,趕快甩鍋給同事…
若說自戀有兩種,一種臉皮極厚,自我感膨脹,看誰都不順眼,成天抱怨或得瑟;
另一種恰恰相反,他們敏感、羞怯、糾結,擔心這不好那不行,生怕出錯出風頭。
看似披著自戀之外衫,實則身著自卑之內襯。
一句來自朋友的八卦評價,一場來自三人出遊的落單之旅,一次來自心儀男生的曖昧拒絕。
本來沒多大點事,偏偏揪在心上。
像是不知為何卻消不掉的疤,討厭而難纏。
2
大概,我就是個「薄臉皮自戀者」。
學車那陣子,碰上了臭脾氣的教練。他每天跺腳、皺眉、冷哼哼,隨口就來一句:
「你怎麼那麼蠢啊,一個動作要教十遍?」「小腦不協調是嗎,連左右都分不清?」
厚臉皮尚可,偏偏我太玻璃心。
那年夏天,每次學車時,都像極了煉獄。但凡被罵,一下午躲他遠遠的,滿臉怏怏不樂。
因為心態失了衡,考科二時,滿腦子都是「過不了怎麼辦」的蠢念頭。油門一踩,安全帶沒扣,直接零分。
印象中,有很多窘事,皆因我太愛面子,躲在「怕出錯」的狹窄角落。
明明想跟老師請個假,橫豎不知如何開口,乾脆拜託同桌打招呼;
明明聽不進好友掰扯,愣是不敢拉下臉反駁,張開嘴又憋進肚裡;
明明領導給了活兒,沒聽懂卻不想細問,硬著頭皮做下來,瞎湊合。
身處二十幾歲的年紀,生活卻在「換季」——害怕被批評,討厭被拒絕,反感被忽視。
世界不回應,我就一哭二鬧三逃避。
3
做自媒體時,不知人情冷熱,也會失了分寸。
常有新入行的朋友,發來幾篇文章,一個勁兒問:我寫的怎樣?有啥問題嗎?你直說就行。
因為自知能力平平,我不敢妄議過多。耐不住對方催促,只好細讀完文章,先鼓勵為主,再如實提出幾點感受。
「你不懂,我這人最擅長寫乾貨,跟你不是一個路數的。」
「寫東西還要有態度?素材找完,湊些金句不就行了嗎?
」
哪知道,表面虛心接受之人,內心住著小九九。比如有位仁兄剛聊完,轉手發了朋友圈,配圖一張,「某些人審美不行。」
於他,只想聽逢迎的稱讚的漂亮話,「批評」當屬最不悅耳的聲音了。
若不說,他笑我端著架子;若說了,他又惱羞成怒,甚至尋釁回擊。
有時想想,為什麼我們如此害怕否定?說到底,是因為拒絕真實。
否定,冷淡,漠視,厭惡…就像是一面貼身鏡子,有實像,有虛影。
那些「薄臉皮自戀者」們,在和弱點、和缺陷的拉鋸中,一次次敗退閃躲。到最後,只能守著小小的城堡自我安慰。
要有多迷戀,就有多排斥。
4
外國文學課上,曾聽老師提過:
人生的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係來定位。與自己,與他者,與世界。
如果不想再繪製地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捂眼逃避,或是困在原地。
同樣表白未果,有人暴飲暴食,熬夜不睡,活成了一個更糟更無助的自己;
也有人圍著操場跑圈,讀書習字去遠行,當作是一場打怪升級。
薄臉皮是表象,它折射著潛意識的「易碎點」:你的陰影,你的喜惡,你的創傷,你的弱勢。
承認那些自卑,怯懦和虛榮,其實沒有什麼,都是人性,放寬心。
如果你害怕被拒,不如去敏感化,想像被白眼或漠視的場景;如果害羞臉紅,不如跳出圈子,和新朋友打聲招呼,溫習說辭與微笑。
與內在的衝突相比,外界那些束縛和困擾,大多是短暫的、容易淡忘的——
「不敢嘗試去想像、不敢進入某種角色、不敢真實體驗和接納自我,才是最大的不自由。」
也願你,別被完美洗腦,別被庸常絆住。
不嫌棄,不偏信,不莽斷,不懼怕說和被說,便知怎樣悅己,怎樣待人。
向你推薦一個不錯的老闆公眾號
↓↓↓
老闆智慧
商務老闆們的智慧分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TAG:三味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