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期溫病四大家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明清時期溫病四大家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延安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閆紅

我國古代中醫學不斷發展,至明清時逐漸形成了溫病學派。對溫病學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四位醫家葉桂、薛雪、吳瑭、王士雄,被後人稱之為溫病四大家。

中醫

葉桂,(公元1667一1746年),江蘇吳縣人。字天士,號香岩。他的祖父葉時,父親葉朝采,都精通醫學。葉桂小時候是準備讀書科舉的,但在他14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於是他便放棄了科舉,轉而學習岐黃之術。葉桂先後拜過十七位老師,在行醫過程中,經驗逐漸豐富起來,名揚大江南北。葉桂繼承了前人的醫學成果,並通過自己的廣泛醫療實踐,逐漸總結出了一整套溫熱病辨證淪治規律,即衛氣營血辨證。

葉桂

薛雪,(公元1681-1770年),江蘇吳縣人。字生白,號一瓢,義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與葉桂同時而齊名。薛雪詩文俱佳,又工書畫,但是他的母親身患濕熱之症,於是他開始究心醫學,又得名醫王晉三、周揚俊指授,技藝日精,以擅長治療濕熱病而聞名。著作有《濕熱論》、《醫經原者》、《日講雜記》、《傷科方》、《一瓢齋詩存》、《一瓢詩話》、《周易粹義》等,均傳於世。

薛雪

吳瑭,(公元1758-1836年),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人。字配珩,號鞠通。吳瑭出身貧寒,父親以教書為生。19歲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後來他的侄兒也因病夭折。吳瑭很受刺激,遂放棄了科舉,發憤學醫。吳瑭先生在繼承葉氏「衛氣營血辨證」綱領之基礎上又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40多歲時著成《溫病條辨》,被今推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為中醫溫病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王士雄,(公元1808-1868年),字孟英,號潛齋,自號隨息居士、睡鄉散人,晚號夢隱。家中世代為醫,王士雄也銳志於岐黃之學。王十雄平時診務繁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整理、總結了前人有關診治溫熱病的理論和經驗。他在診治溫熱、溫疫、霍亂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王十雄一生勤於著述,主要有《溫熱經緯》《隨息居重汀霍亂論》《隨息居飲食譜》《千氏醫案》等。

參考文獻:

1. 王道瑞主編,《中醫學用心得集 傷寒溫病講稿》,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 佘之祥主編;姚應才副主編,《江蘇歷代名人錄 科技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09

3. 秦玉龍主編,《明醫心鑒 歷代名醫臨床經驗集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01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清朝與哪個國家擁有真正的外交關係?
朝堂之上的隱情:明朝兵部尚書尹直提出回京任職,卻為什麼被拒絕?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