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的官服是如何管理的?是統一發放還是私人定製?

清代的官服是如何管理的?是統一發放還是私人定製?

古代的官吏都有一套象徵權力地位的官服,在史料中,關於官服的製作和領取,至今還沒有見到相關的文獻。按照邏輯推論,官員入仕後,應該是由朝廷發放相應的官服配飾的。

在《明史·輿服志》中記載:「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賜百官。」這是明朝開國初時制定的制度,從歷朝歷代來看,國家都設有專門製作官服的機構,如北宋時的「新衣庫」、「裁造院」等。如此看來,布衣者一旦入仕,即可領取官服。

對於那些貧苦出身的人來說,國家出錢統一製作官服的確省了一大筆費用。但問題同時存在,因為古代官服定製並無太多講究,基本上是按照統一的身材來製作的。如此一來,就會出現高矮胖瘦不同的人穿起來不合身的現象。

宋朝《雞肋編》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有個叫任忠厚的四川人,身材十分高大,考中進士後被授予官職。可是當他領到官服後發現,官服穿上時才到腳踝,如此形象不倫不類。官員是朝廷的形象,官服要是穿起來不合身,影響自然很大。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到了南宋時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如果朝廷發放的官服不合身,那麼也可以發錢讓官員到外面的裁縫鋪定製。這雖然穿起來合身了。可問題又來了,這種量體裁衣的定製方法,在製作中又會趨於時尚,原本的官服樣式開始走樣,所用的衣料往往不同,而且做工上今天改一個紐扣,明天改一個腰帶。如此一來,官服的統一形象就被破壞了。

到了明代時,太祖朱元璋就很重視這個問題,他下令官員定製公服不在折錢,而是發給衣料。而且在形制上作出了極為嚴格的規定,只要是不合規制的就得重新製作,當然這個錢得有官員自己來掏。

到了清代,官服的定製更加趨於嚴謹,除了朝廷發給衣料裝飾之外,象徵等級的「補子」則有朝廷統一發放。當時京城的各大裁縫鋪生意紅火,很多師傅的手藝十分了得,製作出來的官服很精緻,和織造府出來的沒有兩樣。而且這些裁縫師傅們對當官的心態十分了解,往往能根據官員的自身情況來量衣定做。

請人筆記中有一則《京師裁縫》中有一個故事,說某官讓裁縫上門定製官服,裁縫量好尺寸後,還向家人打聽「老爺當官幾年了?」家人不解問:「這同裁製衣服有何關係?」裁縫說:「當然有關係,如果是初入仕途,不免趾高氣揚,挺胸凸肚,那麼前襟就要稍長;如果是為官多年,銳氣已減,為人平和,自然要前後相當;若是久經官場,暮氣已深,處世謙恭,那麼後擺就要加長了。」經裁縫這麼一說,全家人佩服不已。

量體裁衣這種現象在清代已經十分普遍,唯官服的面料、花紋和顏色等,設有嚴格的規定,市場上絕無出售。除了朝廷的各處織造和大內,民間禁止生產,官服衣料照例都是由朝廷賜予官員。《紅樓夢》中甄府的禮單中就有「官用各色緞紗綢綾共二十四匹」,講得就是這個。

對於象徵品階的「補子」朝廷更有明文,決不許越級充用。乾隆時,副都統金簡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因為他本來是武職,公服上用的是獸類補子;現在受命為文職,便想弄個禽補,可是他又不敢開口向皇上要。於是,他便耍起了小聰明,在補服獅子的尾部綉上了一隻小錦雞。

一日上朝時,乾隆發現了金簡的官服上的這個細節,結果被當面申斥,並下令罰俸半年。可見,這種玩笑是開不得的。不過到了清末時期,官服的管理開始鬆弛,很多出錢捐官的候補因為長時間沒有實授,便自作主張配上相應等級的補子過過官癮,朝廷對此也無辦法,只好聽之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愛美麗 的精彩文章:

皇帝上朝時隨手寫下1個字,其他人誇字寫得好,他直接變了臉色
主人好意幫哈士奇找了一份工作,哈士奇瘋了,主人隨後也瘋了

TAG:袁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