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我們要懷念一個人

今天,我們要懷念一個人

有一種白話美文,屬於朱自清

他以「自清」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喪志;他的《背影》《給亡婦》,被稱「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他的《荷塘月色》和《春》,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他的文字追求「真」,沒有半點矯飾,卻蘊藏著動人心弦的力量……70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享年50歲。他的淡淡筆墨,你還記得幾篇?今天,我們一起重讀朱自清的經典文章,緬懷先生。

時間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朱自清《匆匆》

失落

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朱自清《毀滅》

處世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朱自清《沉默》

教育

教育者須對於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於他的上帝一樣……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

——朱自清《教育的信仰》

親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朱自清《背影》

反思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迹呢?

——朱自清《匆匆》

人生

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朱自清《背影》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朱自清《楹聯》

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朱自清《光明》

風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逢亂世,改名自清

人,應該怎麼樣度過這一生?1916年,剛剛成年的北京大學預科學生朱自華在思索這個問題。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處於關鍵階段,戰事正隆。當時的中國,因為袁世凱去世,進入軍閥割據混戰時期。

後來,朱自華改名「自清」,以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順便把表字也一併改了,他以「佩弦」為字,時刻警策自己。

按照規定,學生應先讀2年預科,然後才能考讀本科。但朱自清勤勉讀書,翌年提前一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1921年秋,朱自清在揚州八中任教務主任時與友人合影,二排右一為朱自清。

1924年,朱自清在春暉中學任教時與友人合影

步入清華,影響一代學風

1925年8月,朱自清收到清華大學的聘書,正式進入清華大學任教,開啟了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之路。

清華大學,朱自清雕像。

1927年,朱自清在清華園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荷塘月色》,也許是因為情感的細膩和貼切,這篇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在《荷塘月色》剛剛發表之後不久,有讀者給朱自清寫信說,蟬子夜晚是不叫的。就此事,朱自清不僅寫信請教昆蟲學家,還自己蹲在樹下連續幾個晚上觀察,在親耳聽到了月夜的蟬鳴後,他才真切地放了心。

揚州,朱自清故居紀念館。

不苟和嚴謹,是他一生的標誌。現代教育家、作家楊振聲評價朱自清時說,同朱自清談話處事或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

1931年8月,朱自清啟程遊學歐洲。一年後,他回國創作完成《歐遊雜記》,並於1932年9月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執教23年,擔任中文系主任16年,對清華大學中文系學風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

1921年12月31日,歡送俞平伯赴美國考察,在杭州合影。左起許昂若、葉聖陶、朱自清、俞平伯。

一代散文大師,匆匆而去,背影長留。1948年朱自清去世後,清華園第一次為一位老師去世降半旗誌哀。友人是這麼評價他的——「純粹的君子」(沈從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廣田)、「完美的人格」(葉聖陶)。

(責編:王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