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真正需要的是清官海瑞,還是循吏張居正?

明朝真正需要的是清官海瑞,還是循吏張居正?

終大明一朝,從洪武帝南京建國到永曆帝緬甸被俘,黨爭就一直伴隨著朝堂。嘉靖和萬曆朝就是矛盾激化的典型時期,所以就存在各種原問題的大討論。在人才使用上,以海瑞為代表的清流言官和以張居正為代表的能幹墨吏,上演了各種精彩的戲碼。

由於朱元璋悲慘的童年遭遇,養成了他對官吏前所未有的壓制和提防,官員的俸祿那真是少得可憐,逼得大夥不得不去貪污,要不然連小康生活都過不下去。所以即便是朱元璋大開殺戒,也擋不住官員的貪腐之風。後來不僅官員們想盡各種辦法撈錢,就連明朝中後期的皇帝,也拼了命的往內庫里搬銀子。比較典型的就是崇禎年間,打仗的時候募捐一個個哭窮,恨不能賣房子賣地支援前線。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從這些官員和崇禎的內庫里竟然搜出了數千萬兩的白銀,早把這錢掏出來明朝也不至於死的這麼慘。

當然也有很多大清官,海瑞就是其中的模範人物。前面說過在明朝當清官連小康生活都過不上,海瑞家裡真是窮的叮噹響,要是海瑞家裡吃頓肉,那可就是一件大新聞。民間和官方關於海瑞清廉的故事太多了,可是關於海瑞的政績卻不怎麼出名了。因為他畢竟是個清流言官,主要任務就是彈劾。

海瑞當官要按老百姓的說法,那真是青天大老爺。他去斷案子,永遠是有錢的輸給沒錢的,錢多的輸給錢少的。海瑞這一輩子就跟兩種人較勁,一種是富人,一種是貪官。按理說這樣的清官怎麼著也得受皇帝重用吧,但事實上從嘉靖到萬曆,都只是把海瑞當成一個典型擺在那,卻從未重用他。為什麼呢,很簡單,大明朝的沒落就不是幾個貪官、幾個奸商的問題,你整天喊著尊師重道、清正廉明這些片湯話對於國家和民族沒有一點用處。

而他的對立面最典型的就是張居正,這位仁兄可是大大的有名。他在萬曆初年施行的改革措施,比如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等都讓政治和經濟得到了一些恢復,被歷代學者認為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是張居正的個人作風和品質卻非常耐人尋味,要按照海瑞的想法,張居正砍十次腦袋都不多。

首先張居正的權力之所以穩固,就是因為他和後宮的關係非常好,皇太后和大太監馮保都是他的後台和盟友。這就是典型的裙帶關係,而且張居正絲毫不掩飾他和後宮之間的利益輸送,送個賄賂啊、行個方便啊都不是事。另外最著名的就是張居正和戚繼光這對寶貝之間的關係,戚繼光利用地方招兵的權力吃空餉,然後把賺來的錢孝敬給京城自己的靠山張居正。張居正呢當然提供政治保護和方便。

可是大家別以為張居正的做法是錯誤的,在明朝那種環境下,如果不依靠這種私相授受來建立穩定的關係,那你什麼事都幹不成,如果張居正沒有太后和馮保做後盾,那沒幾天自己就會被政敵幹掉,成功的改革更是無從談起。戚繼光如果沒有張居正的支持,在明朝那個連太監能都節制你的情況下,將領根本就沒辦法隨心所欲的征戰。

所以海瑞跟張居正兩個人一輩子都不怎麼對付。海瑞留下了好名聲但是對老百姓而言,還是一樣窮。張居正雖然名聲不好,後來還被小皇帝唾棄,但畢竟為大明朝續了幾十年的命。到了崇禎年間,清流和循吏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一方面真正有才幹的人在一線,不得不採用「非常手段」來達到目的,但就是因為種種品質和道德問題而難以施展。而在朝堂上喋喋不休拿道德去抨擊別人的言官,自己卻什麼事都不幹,你說大明朝能有好嗎。

有趣,有用,有態度

盡在【歷史故事】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兵力懸殊的一場戰役 後金戰鬥力太驚人
西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八王之亂中的八王司馬乂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