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街頭走失,快餓昏時遇好心人,27年後,千里之外傳來消息……
GIF
3歲時在貴陽街頭走失,後被福建的養父母收養,27年後終於找到了親生父母。日前,中山市公安局通過全國打拐DNA信息資料庫成功幫助游先生找到了失散27年的親生父母。
8月2日,在中山民警李韜韜的陪同下,游先生在貴陽與親生父母團聚,一場跨越27年的尋親之旅終於取得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游先生和家人見面一刻,大家緊緊相擁在一起。
流浪街頭被收養,養父母視如己出
據中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四大隊民警李韜韜介紹,2016年7月11日,一直對自己身世存疑的游先生,通過「寶貝回家」組織找到中山市打拐辦,希望能通過公安機關的幫助找回自己的親人。
「當時游先生找到我們,他對自己當年的經歷也記不太清楚了,畢竟那時候還小,所以也不清楚當時是走失還是被拐賣的,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
游先生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告訴記者,他於1988年1月出生在貴州省貴陽市,「我出生在那年的農曆除夕晚上,後來在1991年的時候,在貴陽的街道上走失。印象中,我去過了很多人家,後來就遇到了養父母。」
游先生說,「養父母第一次見到我大概是1993年前後,當時我出現在福建省莆田市下面一個村子的街道上,養父母告訴我那時候我快餓昏了,身體消瘦,營養不良,他們看我非常可憐,就把我帶回家了。」
養父母游氏夫婦雖然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把游先生當成外人看待。雖然,養父母一直沒有告訴游先生收養的事情,不過那時候游先生已經有了一些記憶,再加上一些鄰里的流言,游先生知道自己不是養父母的親生兒子。
「他其實是非常感激他的養父母的,他跟我們聊的時候一直說,他小的時候很調皮,養父母一直對他要求很嚴格,最後他和哥哥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這在他們那個小村子裡面也是很少見的,所以他對養父母很感激。」李警官告訴記者。後來,游先生去了中山工作。
想知道身世,開始尋親之路
2009年左右,養父母第一次跟游先生講述了收養他的經歷,認為他已經成年了,應該知道這些事情,並將決定權留給了游先生自己。
經過了幾年的斟酌和思考後,游先生最終還是決定去尋找親生父母。「我甚至連自己準確的生日都不知道。老家在哪裡,父母是誰……
一直希望找到這些答案。」2016年,當時在中山工作的游先生找到了「寶貝回家」組織和中山市打拐辦,並聯繫中山市公安局尋求幫助。
市打拐辦詳細了解了游先生的情況,發現他確實存在被拐賣的可能,隨即提取了他的DNA 樣本,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資料庫。一場漫長的等待就這樣開始了……
「2016年到2017年期間,非常忐忑,心裡很期待,但是卻一直沒有消息。但是『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和李警官一直鼓勵我堅持下去,後來我也決定繼續找下去。」
27年後終於與親生父母重聚
直到2018年7月初,好消息傳來,游先生的DNA樣本與一對貴州籍的周氏夫婦在系統中自動比對成功,中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刑事科學技術所對結果進行複核。
為了確保準確無誤,中山警方在貴陽市烏當區刑警大隊的協助下,再次提取了周氏夫婦的DNA樣本,重新進行檢測、分析和人工比對。
通過技術民警近一周的嚴謹核驗,最後結果仍然是比對成功!這意味著,游先生失散多年的父母找到了!
「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和李警官先後聯繫上了正在雲南昆明工作的游先生,「當時真的覺得難以置信,我還一直以為我的家鄉在海邊,後來李警官發了我兒時的照片過來,照片中孩子的眼睛和我兒子的非常像,我知道找到了。」游先生說。
8月1日,民警在昆明將游先生接上,隨後趕往貴陽進行認親。周氏夫婦有三個兒子,游先生排老二,前往貴陽前一天,游先生通過視頻與大哥進行了通話,雙方都感慨萬千,眼含熱淚,「兜兜轉轉一圈還是回來了。」游先生說道。
游先生(中)和哥哥弟弟在一起。
8月2日,在民警的帶領下,游先生從昆明前往貴陽。當天上午10點左右,從昆明開往貴陽的高鐵進入車站,周家的親戚全都到車站去接游先生。分離多年的游先生與周氏夫婦終於成功相認,相見一刻,三人緊緊相抱。
「那一刻,五味雜陳,有多年苦苦尋找的辛酸,更多的是失而復得的欣喜。」 游先生表示,認親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收穫了多一份親情的同時,也多了一份家庭的責任。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翔宇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勁!出征雅加達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廣東猛將人數最多
※城裡老人跟著保姆回鄉養老:因為「有家的感覺」
TAG: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