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資本槓桿的調整決定要和你談商業的本質了!
老肉肉(筆者)在2017年底就相關品牌與產品方對新零售商業環境做了4個月的持續產品渠道進入策略,消費場景與消費者體驗(線上線下)---新零售差異化的專題調研!
有幸於對比「新零售」,調研產品方提供了非常完備的我們定義為「傳統零售的」基礎對比數據調研標準--完全數據化,每個數據有詳盡的數據評分標準。
三個月前,我們完成了這個調研,在總結報告中,我曾經在個人微信感嘆過,多數可衡量的數據評分指標,『新零售』顯得如此的稚嫩!
但,對於投放產品在「新零售」渠道,和發展「新零售」渠道,報告的結論大家都驚人的一致:值得大力投資與發展,其中決定性的三點:
資本的大力推動
「新零售」市場的超常規擴張與市場佔有率的可預見的大幅度提升
「新零售」作為一個新興零售品牌(品類),有超常規的發展聚合效能
短短的三個月,『新零售』的風口好像在旋轉,沒上市的不再頻繁秀數據,而那些上市公司卻不得以秀出了令大家認真思考的數據。很快各種大標題紛紛對公開數據給予專業的分析,如下一文筆者覺得很專業,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參考:
【聚焦】永輝超市跌落神壇?那些「為夢想窒息」的公司從來不算成本賬?
分析從上市公告入手,很專業,很中肯,不僅把數據分析的公平公正,而且指出問題,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控制成本,注意擴張的速度!
同時,CVS便利店卻也有大新聞,7-11在繼羅森後加快新一線城市的布局--以區域加盟的形式進入武漢市場!
我想大家無論行業內外,沒有人太擔心7-11的市場發展,實現盈利是時間快慢的事情。而CVS便利店7-11進入南京市場首店當日刷新全球單店營業額記錄,首月單日日均7萬營業額,第二店首日2個小時4.5萬營業額--就是搬貨也夠快的速度了!那些產品真的和你在北京,上海天天購買的一樣樣的!(中國太大了!市場太大了,機會太多了)
為什麼新-傳統零售發生了這樣的「旋轉」,一個被忠告注意成本,注意規模控制,一個卻被一致看好加速擴張?!!!
新零售!資本槓桿的調整決定要和你談商業的本質了!
不玩兒虛的,上乾貨!
老肉肉(筆者)剔除了調研方品牌和產品的數據後,重組調研數據及透視分析:
開源流於形式:在以永輝生活為標杆的高檔社區生鮮小高超,生鮮的品類的確具有衝擊力,但有限的營業面積,和為了突出生鮮而犧牲掉的合理賣場布局,使顧客在賣場內的滯留時間非常短,生鮮爆款的衝擊力和在門口陳列並與收銀機緊鄰的布局,使客單價集中在爆品,很少帶動更多品類品種的銷售!而做零售的同仁都知道,爆品是低利潤用來吸引客流和提升多品種隨機購買推升客單價的!
節流完全失控,成為成本的黑洞!
數十平米的小高超店內布局應當是極其科學的!CVS便利店的冷櫃多是和小型冷庫聯通的,小型冷庫居後室外,包括散熱,面板是冷櫃,以最大限度提升節電效能,保障賣場溫度與耗電的平衡。而我們走訪的很多「新零售」小高超,居然大多數冷櫃,鮮冷在店門口,設備是獨立的!而且絕大多數為了形象關掉自動門、要知道,每天的商業電費可是個天文數字?估計在一切向前沖的當下,電費是少有計入經營模式考量的!(傳統CVS便利店是有嚴格的坪耗,即使冰櫃門有人隨意超時打開,也會使冷氣維持在室內保障消費場景舒適度)
經營時間,CVS便利店都是24小時,可以有效的攤薄租金成本,很顯然「新零售」在相同甚至更高的租金條件下,能有效運營24小時店的能力還不具備---制約因素太多。
過度追求賣場與消費者溝通的電商化,效能不增反降!界面的友好度完全跟不上,電商快速迭代的優勢變成了線下與消費者溝通的噩夢(今天剛找到,明天又變了,消費者不都是網購專家)!CVS便利店的收銀系統,現金只需錄入數據,即使移動支付也優化到了只增加一鍵+掃碼槍一掃。而「新零售」小高超的觸摸屏自助收銀系統要複雜的多,而附加的VIP入口,這個收銀系統入口,那個折扣系統入口,還有手動加上手提袋收費的額外鍵。。。所以經常有排大隊請店員協助收銀,如果交現金更麻煩,店員還要用自己的手機掃碼登陸,。。。。這個場景太恐怖了!
後台供應基礎的薄弱--很顯然在商品供應的產業鏈+供應鏈上,『新零售』的基礎和成熟的CVS便利店差的不是一個級別!在很多新零售的論壇上,業界有識之士早已認同:不管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沒有先進的供應鏈都做不好零售!且不說成熟的CVS有自己的便當,麵食大包,茶葉蛋,烤腸烤翅,現磨咖啡,關東煮,。。。而很多新零售的生鮮菜居然是在店內包裝,甚至還要獨立自助稱重,西瓜切開的一個價,整隻的一個價,在觸摸屏上有兩個界面兩個代碼?這優質的服務背後的成本能不高嗎?
互聯網+的融合走入誤區!?自從盒馬將前置倉和體驗店直接開入商圈後,開拓了線上線下3公里延伸,驚艷的坪效數字,突破了傳統的零售實體店天花板!但如果在幾十平米的『新零售』小高超也這麼做,--的確是在這麼做!雖然永輝的確有個非常好的合伙人制度,公司也真的給錢,給股權激勵!但如果都超配電商專業人員在小高超為周邊線上訂單服務,而且還要外聯快遞配送公司的系統,那將是個什麼成本概念呀!---上市公報,真的就在這幾點上是成本增長最大的,HR們都知道,只要粘上互聯網,那薪資成本也就打開任何一個資深店長的水平天花板了!不要忘記,生鮮小高超只有幾十平米!超級物種等大中型店這個方向還是對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最重要的是:7-11是整體區域授權加盟,做加盟的朋友都知道,這不僅對加盟商是資本與實力的考驗,更是對品牌方整體運營能力輸出的認同!而且,速度,速度,速度,我們看到的是萬馬奔騰(--是駿馬)!
。。。。還有好多,不敢說了!記得三月前出具報告時,曾經被品牌和產品方請去做了和「新零售」店面同仁的場景再現,當時雖抱著討論技術的心態,但最後也是激烈到不歡而散(真的),後來也不敢亂言!
但現在大環境已經試了一段時間了,而且CVS便利店在20年前就已經管理系統化了,成本最優化,內部信息化了,產業鏈延展化了,供應鏈最先社會化了,數字在那兒,現在彎道超車?!還是要考慮一下:
新零售!資本槓桿的調整決定要和你談商業的本質了!


TAG:生如夏花的老肉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