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3] 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主要景點

太和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間所謂皇宮中的「金鑾寶殿」,這裡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於明永樂年(15世紀初),後經數次災毀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極殿。滿清建都北京後改為今名,蘊含天下和諧的宏旨。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並留存下來的。

中和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中和殿

中和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歷經三次火災,現存為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稱中和殿。保和殿頂為重檐歇山式,殿內沿襲宋、元「減柱造」法式,空間開闊,在清代是宴請王公、舉行殿試等的地方。

保和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保和殿

保和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年間,曾遭火災,重修後改稱為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範》「皇建其有極」。保和殿內懸掛對聯:「祖訓昭垂,我後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天心降鑒,惟萬邦臣庶當思永保無疆」。

養心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養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8位皇帝先後居住在此,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處。

乾清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乾清宮

乾清宮 始建於明 永樂 十八年(1420年),現存建築為清 嘉慶 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交泰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交泰殿

交泰殿 建於明嘉靖年間, 順治 、 康熙 和 嘉慶 年間重修,原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用來存放「清二十五寶」 御璽 。

坤寧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坤寧宮

坤寧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屬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寧宮的式樣重修。西端四間闢為薩滿教祭神的場所,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文華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文華殿

文華殿初為皇帝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為明清皇帝經筵之所。

武英殿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康熙四十年以後,武英殿大量刊刻書籍,圖完善精美,書品甚高,世稱「殿本」。

金水橋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北京」

金水橋

位於太和門廣場,共5座,單孔拱券式。廣場南部自西向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 金水河 ,這就是所謂的「內 金水橋 」。這是紫禁城內最大,也是最壯觀,最華美的一組石橋。正中的是御路橋,供皇帝專用。東西兩側為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功能和 天安門 前的外金水橋相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