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的,是你倒影出這個世界的眼瞳

最美的,是你倒影出這個世界的眼瞳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相見,見他身披黃袍袈裟,身材魁偉,遂靈機一動,笑呵呵地對他說:「佛印啊,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麼嗎?」佛印一楞,傻傻地問他:「東坡兄,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哈哈大笑一聲,說:「你呀,看上去像一堆大糞。」佛印微微點頭,說:「東坡兄,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麼嗎?」蘇東坡聞聲,以為佛印要以牙還牙,忙收斂了笑容,很小心地問:「你看我像什麼?」只見佛印一字一句地說道:「東坡兄,你一襲學士長袍,滿面紅光,活像一尊佛啊!」話畢,深深一鞠躬。

蘇東坡聽完,好不高興,心裡揣摩:「這和尚傻不傻,連我對他的貶損之言都聽不明白,還修行個什麼呀!」蘇東坡找來蘇小妹「分享戰果」,小妹聽完直跺腳,連聲說道:「哥哥,你上當了,你被大和尚耍了!」蘇東坡一驚,忙問到底怎麼了?小妹娓娓道來:「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東坡頓時滿面羞愧,無言以對。

《呂氏春秋》中也記載了一個「疑鄰盜斧」的故事。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他(丟斧子的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慾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擁有一雙能洞察世間美麗的眼睛,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相反,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終日疑心重重,覺得別人總在謀害他。——心理學家們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歡某一事物,跟他人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件事,不管別人是不是感興趣、能不能聽進去。引不起別人共鳴,就認為是別人不給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還有就是認知缺乏客觀性。比如,有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越來越喜歡,越看優點越多;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越來越討厭,越看缺點越多。因而表現出過分地讚揚和吹捧自己喜歡的人或事,過分地指責甚至中傷自己所厭惡的人或事。這種認為自己喜歡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討厭的人或事是醜惡的,並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這些人或事上進行美化或醜化的心理傾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並陷入偏見的泥潭。

學習了投射效應以後,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看到的世界的樣子,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心中所反射出來的樣子。

我們心懷善念,心靈是美好的,那我們看到的世界,大多數也是真善美的。

我們心懷惡念,心靈污濁,那我們看到的世界,大多數也是黑暗渾濁的。

有部電影里有一句非常唯美的台詞:「想要告訴你,美麗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倒映出這個世界的,你的眼瞳!」心中長存善念和美好,生活會更加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心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問心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