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解體後,這個成員國如今過得最富裕,人均GDP是俄羅斯兩倍,但也最恨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這個成員國如今過得最富裕,人均GDP是俄羅斯兩倍,但也最恨俄羅斯

1991年,蘇聯宣布解體,這個世界上少了1個超級大國,卻又多了15個國家。因為蘇聯遺留下來的經濟問題,許多成員國在獨立初期窮困潦倒,比如中亞五國,但凡是總有例外,有幾個國家在脫離蘇聯後迅猛發展,他們就是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之一,一個僅4.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人口僅131萬左右。雖然地少人稀,但愛沙尼亞人卻是當初15個成員國中最富裕的,人均GDP達1.97萬美元,被世界銀行認定為發達國家。反觀俄羅斯,人均GDP僅1萬左右,僅愛沙尼亞的一半,至於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更是無法與愛沙尼亞相比。

愛沙尼亞能在1991年後快速發展,許多人認為是北約的功勞,實際上這是愛沙尼亞人自己造就的。愛沙尼亞是少有的極為重視科技教育的國家,用咱們的話講就是「科技立國」,小學一年級就有電腦課程了,科技更是滲透到了愛沙尼亞人的日常生活中,辦公室無紙化、選舉網上操作、遠程就醫等等,愛沙尼亞人迅速在20多年裡從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並越來越富裕。

在15個成員國中,大部分國家仍與俄羅斯保持著一定的聯繫,如塔吉克需要依靠俄羅斯才能支撐下去,只有愛沙尼亞與俄羅斯的關係最差。主要是兩國文化上的衝突,愛沙尼亞的歷史淵源與德國更近,所以蘇聯在吞併愛沙尼亞的過程中動用了不少武力。

愛沙尼亞第一次被俄國吞併是在沙俄時期,當時沙俄最缺的就是出海口(雖然北邊就是北冰洋,但由於維度過高,不凍港太少,沙俄繼續穩定的港口),於是愛沙尼亞成了沙皇的「盤中肉」,於17世紀被蘇聯吞併。一戰結束後,愛沙尼亞獨立了一次,但後來又被蘇聯吞併了。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很快便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愛沙尼亞人一點都不擔憂,凡是視德軍為「解放」他們的英雄,為其提供了許多後勤服務,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又愛沙尼亞人組成的師,加入黨衛軍作戰。蘇聯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初期被德軍吊打,自然無法懲罰愛沙尼亞,到了1944年德軍撤退後,蘇聯直接轟炸了愛沙尼亞的主要城市,並進行大規模抓捕,造成了大量愛沙尼亞人遇難。

50年代,蘇聯將抓捕的愛沙尼亞人全部流放到了西伯利亞,並移民了大批俄羅斯人,直接令愛沙尼亞人的人口比例從90%下降到了48%,一度威脅到了愛沙尼亞人主體民族的地位。60年代蘇聯對愛沙尼亞的控制放寬,愛沙尼亞才逐漸恢復過來。

然而,愛沙尼亞人對俄國的仇恨已經種下,90年代宣布獨立後,愛沙尼亞直接將境內的俄國建築摧毀,還將所有俄羅斯移民的國籍取消,造成如今愛沙尼亞境內還有30萬無國籍人士,可想而知愛沙尼亞人的憤怒了。圖為愛沙尼亞軍隊處理蘇聯時代留下的武器。

延伸閱讀

抗戰期間,日軍從哪找來這麼多翻譯官?四類人群中選拔,對最後一類人最狠,天天抽耳光

亞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國,人均GDP比中國高,70%住宅免費發放,水電氣免費供應

說德語的國家,領土卻不與德國接壤,二戰從未遭受德國入侵,人均GDP相當於3個美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幸運的太子,儲君之位本不屬於他,兩位皇兄互斗全被廢,皇帝只剩他一個選擇
中東最慘的國家,曾經丟失所有領土,如今才拿回20%,剩下80%幾乎沒有回歸的可能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