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18歲在蘇聯結婚,23歲參加萬里長征,去世三年後丈夫成為國家主席

她18歲在蘇聯結婚,23歲參加萬里長征,去世三年後丈夫成為國家主席

俗話說的好: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任何一個男人創業之初都是步履艱難的,他需要一個在背後支持他,鼓勵他的女人,這個女人甘願躲在聚光燈的後面,她們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她們從此沒有了目標,沒有了理想,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自己的愛人沒有後顧之憂,讓男人一心創業,讓男人回去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飯菜,睡到溫暖的被窩,她們是偉大的,是無私的。

李伯釗就是一位這樣的一位女人,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讀者並不了解,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有的讀者會說:我聽過李大釗,沒聽過李伯釗,這句話聽上去是一句戲謔之言,可是事實就是這樣。

既然很多讀者對她並不了解,說明她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你可能會覺得她只是個普通人,但是如果說出她的另一個身份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她還是國家主席的妻子。

1911年李伯釗在四川重慶出生,她從小就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因此在學習上,她的父母可以給她提供很好的條件,加上她天資聰慧,熱愛學習,在1924年,考入了重慶的一所師範類院校。

來到了大學,李伯釗開始接觸新的思想,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她在學校裡帶領著其他同學進行學生反抗運動,並且在學校期間,李伯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兩年以後,她作為學生運動的組織者被學校嚴厲處分,以致於開除學籍。

後來,李伯釗來到了上海,繼續帶領著無產階級進行鬥爭,在這期間,她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還多次拯救上海的地下黨戰友,組織過數次的大型營救活動。

到了1926年,還沒有成年的李伯釗就被送往了蘇聯進行學習,在那個年代,擁有這種資格可謂是十分難得,到了蘇聯以後,李伯釗沒有忘記自己肩上所擔負的責任,她勤奮努力,踏踏實實的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僅如此,即使是閑暇時間她也不願意浪費,只想著能夠多學一點課外知識,為此,她利用不上課的時間學會了醫護知識和紡織技術。

如此廢寢忘食的學習態度讓周總理都對她提出過表揚,在來到蘇聯三年後,她碰到了和她希望留學蘇聯的楊尚昆,二人一見如故,隨後交流越來越多,愛情的火花悄然萌生,於是在戀人關係過了半年以後,二人就在蘇聯結婚了,此時她才年僅18歲,在蘇聯居住了一年以後,二人才回國,來到中國以後兩人在上海工作。

到了1934年,23歲的李伯釗參加了長征,長征的道路十分艱險,而且環境十分的惡劣,吃不飽穿不暖,很多男人都無法承受,可李伯釗卻依然堅持著,雖然她只是一個女人,但是卻十分的堅強,期間她還用自己學會的醫護知識拯救生病的士兵。

新中國成立以後,李伯釗依然沒有閑下來,她開始作為一個翻譯家,不斷的翻譯外國的著作,不僅如此,她還是一位歌劇作家,著名的《長征》就是出自她的手上,後來受到十年文革的迫害,在獄中的她依然堅持寫作。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李伯釗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了,1985年,李伯釗去世,在她去世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988年,她的丈夫楊尚昆成為了國家主席,可惜,她沒有親眼目睹這一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此人比張作霖更能震懾日本,有他在日本人不妄動,最終卻慘死在自己人手中
諸葛亮這種神器被老人成功復原,專家出來打臉:那個時候沒這條件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