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成影視內容營銷利器,爆款營銷策略起底
看電視
短視頻天然的創意化視頻、強鏈接的社交性,以及開放式的輿論場,均為影視內容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抓手。從《前任3》到《一出好戲》《延禧攻略》,這些影視內容是如何借力短視頻平台撬動起巨大話題聲量、創造營銷神話的?
文 | 葉實
儘管自2016年短視頻就已開啟元年征程,但整個行業卻是在今年才真正引爆。
去年年末以來,以抖音、快手的陡然崛起為典型特徵,短視頻行業從文娛產業外圍,開始逐漸站到舞台中央。
以抖音為例,該款APP在2017年月活用戶還低於5000萬,到今年6月,其國內月活用戶已超3億,全球月活用戶超5億。成為文娛平台中的流量大戶。
抖音、快手等不僅是內容平台、社交平台,更是一種新興的主流傳播媒介,由此,它也成為各路品牌營銷的新陣地。
「雙微一抖」已被許多品牌主視為營銷渠道標配,基於短視頻平台成就了許多爆款營銷案例,如西安的城市宣傳、海底撈、各路網紅小吃等。
對於作為長視頻的影視劇來說,短視頻的強勢進擊,無疑成為瓜分國民總時間的勁敵,根據云和數據CEO李雪琳的說法,現在抖音的用戶單日消費時長已經和視頻網站的時長一致了。
但在另一方面,短視頻作為新型娛樂平台,也為傳統影視劇內容營銷,提供了全新的傳播路徑。
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項目,在營銷宣傳階段開始重視短視頻平台,進行了多種營銷手法的嘗試,也成就了不少典型案例。
影視營銷路徑演變:從線下到線上,從重渠道到重創意
影視營銷行業的變化,是伴隨中國影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而發展的。隨著中國電影、電視劇等內容進入高投入、大製作的「大片時代」,宣發可支配收入也在隨之增長,影視營銷有了可以一展拳腳的空間。
在前互聯網時代,影視營銷更看重對渠道的圈佔,尤其是媒體渠道,營銷方一般在中心城市佔據主流媒體,依賴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傳統媒體如黨報、都市報、電台、電視台發布廣告或軟文。
同時,戶外媒介也構成重要補充,如移動公交廣告、戶外牆體廣告等。這一時期影視營銷的成敗,主要依靠營銷方對傳播渠道的佔有能力,以及對話題新聞的製造能力。
互聯網的崛起,顛覆了傳統影視營銷的邏輯。儘管傳統渠道依然佔據重要地位,但營銷主陣地已然在向線上遷徙。
事實上,互聯網影視營銷同樣經歷了幾個階段。最初只是藉助新興的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發布新聞稿或預告片,這僅是將傳統玩法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
之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以及評分網站豆瓣電影等新業態的出現,用戶參與開始構成影視營銷的重要部分,在這一階段,影視營銷開始從渠道為王到更加看重創意。
意見領袖驅動輿論的營銷法、病毒文案或病毒視頻形成裂變式傳播法、主題曲營銷法等等,均是這一時期探索出的富有成效和創意的影視營銷方法論。
到近兩年的短視頻營銷,可謂是互聯網影視營銷的集大成。可以說,從用戶覆蓋和用戶使用時長上來看,短視頻正在成為主流傳播渠道。
根據QuestMoboile 7月19日發布的《2018年半年大報告》,短視頻行業用戶破5億,在我國移動互聯網11億用戶的基礎總量下,相當於每2個互聯網用戶就有1人使用短視頻App。截至今年6月,短視頻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471.1%,為7267億分鐘。
與此同時,短視頻天然的創意化視頻、強鏈接的社交性,以及開放式的輿論場,均為影視內容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抓手,近兩年,藉助短視頻平台撬動起較大話題聲量的影視劇層見疊出。
《前任3》成就現象級營銷,暑期檔影視劇規模化借力短視頻
自短視頻於2016年進入主流視野,影視行業就已經開始注意到這種新興傳播渠道的營銷價值。
最初短視頻埠的影視營銷打法並不明確,一般集中於脫口秀的推介,如《暴走看啥片》《谷阿莫說故事》等,或者精彩片段的傳播,如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素跳下誅仙台」在秒拍的傳播。
行業普遍認為,短視頻製造影視「現象級」營銷事件,源於去年末至今年年初的電影《前任3》。
《前任3》本身非大IP、非高概念,沒有大製作和頂級明星加持,故事本身也並無太大新意,但這部製作成本僅3000萬的小成本都市愛情電影,卻在上映後卻一路走高,最終票房定格於近20億。
這個票房神話的製造,很大程度是源於營銷上的勝利,而短視頻又在其營銷過程中,發揮了「神助攻」的效果。
與《前任3》上映同步,抖音、快手短視頻社區開始出現大量《前任3》的相關內容,包括該片主題曲《說散就散》《體面》,片中經典片段「林佳吃芒果」「孟雲戴緊箍咒表白」「手勢舞」等成為抖音、快手等平台同人挑戰的內容,數以百萬的網友參與到了挑戰中。
此外,看完該片後觀眾的不同反映,如在影院哭到暈厥、觀眾陪女友看完後欲跳樓等視頻均在這些短視頻平台得到瘋狂傳播,這些視頻有著明顯的營銷痕迹。
在這些病毒式營銷的廣泛催化下,《前任3》票房持續飆升,甚至有聲音認為,「《前任3》的高票房,抖音傳播的功勞至少佔2/3。」
這顯然有誇張的成分,但也表明著短視頻在影視營銷中正在佔據關鍵位置。而《前任3》營銷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該片的目標觀眾是二線及二線以下城市的女性,是短視頻幫助他們實現了目標。
《前任3》之後,各大影視項目宣發更加註重短視頻社區傳播勢能,打法越來越成熟。
以今年暑期檔的影視劇為例,由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即將上映,該片推廣曲《最好的舞台》在2月登陸春晚舞台後,同款舞曲就開始在短視頻等平台傳播,伴隨著黃渤高亢的「跳起來!」,全國各地網友隨之尬舞。
據了解,在該片路演期間,以《最好的舞台》衍生出的舞蹈「舞一出好戲」,僅在美拍平台就有一萬人參與,播放量破3000萬。
再如,《西虹市首富》在抖音註冊的官方賬號,在很短的時間內粉絲量就達到了51萬,話題#西虹市首富#閱讀量達1760萬。
由《創造101》成團後的火箭少女為《西虹市首富》演唱的鬼畜主題曲《卡路里》,在抖音上點擊量已經突破6000萬,而自來水這首洗腦神曲的舞蹈,更是催生大量點贊破10w的拍客。
劇集類營銷同樣積極應用短視頻,如《鎮魂》抖音上僅關於「鎮魂」話題的挑戰就有7.6萬人參與,該話題靠前短視頻點贊量均35萬+,《延禧攻略》相關話題在抖音上點擊量已經破億。短視頻已然成為影視內容營銷的利器。
影視短視頻營銷策略:病毒式裂變、聚攏網紅資源、主創入駐
但如何巧用短視頻,依舊是眾多內容營銷從業者面臨的問題。從目前來看,行業正在探索更加多樣化的短視頻營銷策略。
病毒式營銷無疑是短視頻話題發酵最見成效的營銷方式。
短視頻中的病毒式營銷通常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本身短小精悍、富有創意的短視頻內容,可以擊中用戶情緒,引發更多人的觀看、點贊與評論。
如國際博物館日抖音聯合七大國家一級博物館打造的「文物戲精大會」,實現了朋友圈內的病毒轉發;《前任3》上映前,短視頻KOL「三感故事」推出的暢談「前任」短視頻,就引發了廣泛傳播。
短視頻平台的另一種病毒營銷,是通過發起「挑戰」,調動更多用戶參與到與影視劇內容相關的表演中,製作「同人」視頻,這種營銷形態更具參與感,更有用戶粘性,因此在傳播時更具有裂變式傳播的推動力。
對於「挑戰」的內容,多為影視劇主題曲衍生出的歌舞表演,或者片中精彩片段的同人創作,如《前任3》的「吃芒果」橋段,《一出好戲》推廣曲《最好的舞台》同款迪斯科,《唐人街探案2》中的「扭腰舞」等。
這對於製作方「營銷前置」思維有更高的要求,在影視製作中就應該設置一些潛在營銷支點,為後期推廣提供抓手。
同時,選擇「挑戰」的內容應該具有「洗腦」特性,根據核心情感提煉出可模仿的亮點,並且門檻要低操作簡單,例如儘管短視頻平台不乏對《芳華》何小平跳舞片段的模仿,但由於該舞蹈難度係數較高,參與人數就不如《最好的我們》參與更廣泛。
除了設置「挑戰」外,影視營銷方還可以通過與抖音、快手上的網路紅人對接,進行物料的發布或傳播。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抖音、快手、秒拍等平台均孵化出了平台內大V網紅,如抖音上的費啟鳴已經1882w粉絲,張欣堯1072w粉絲,吳佳煜747w粉絲等,由於直接與抖音進行官方硬廣合作價格過高,且傳播效果並不理想,而選擇價格更便宜的網紅則成為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與此同時,在短視頻平台開設影視項目官方賬號,主創在平台開設賬號,均是目前內容營銷的一種方式。明星自帶KOL光環,在入駐短視頻平台後,可以有效調動自身人氣。
《扶搖》播出時,主創不僅集體入駐微視,更上線了「扶搖舞」「扶我起來,我還要看」等一系列病毒短視頻。
在官方賬號中,適時發布拍攝花絮,或者精彩片段,均是圈粉的有效手段。
例如近期播出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在去年拍攝時,就聯合「魔力TV」進行了內容營銷的嘗試,拍攝了和劇情各種有關的創意短視頻。短視頻上線24小時,全渠道點擊量就超過了1000萬。
整體來說,短視頻源源不斷的有趣內容,使得自身用戶群體日漸龐大。哪裡有年輕化的用戶,哪裡才是營銷主陣地,因此,未來如何巧用短視頻平台,製造營銷神話,將成為影視劇營銷主體思考的重要問題。


※《明日之子》多元與極致的決心:建立全新的音樂偶像輸出通道
※熱血競技題材劇扎堆,卻普遍啞火,問題出在哪?
TAG:看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