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八年抗戰生產了多少門火炮,少的你想不到!

中國八年抗戰生產了多少門火炮,少的你想不到!

原標題:中國八年抗戰生產了多少門火炮,少的你想不到!


火炮是戰爭之神,如果沒有優勢或對等的炮火支援,獲得戰爭勝利乃至堅持戰爭都是難以想像的。在抗戰初期,日本軍隊能夠快速佔領我國的華北、華東和華中及華南部分地區,使我國92%的工業生產能力喪失,固然有日軍單兵戰力強的因素,但中日兩軍火力上的差距更是日軍取得戰場優勢的關鍵。那麼,中日兩國在抗戰期間的火力差距有多大呢?


抗戰形勢圖


我們可以從雙方的火炮生產數量來一看究竟。中國作為一個擁有4億多人口、四五百萬軍隊的大國,整個抗戰時期總共才生產98門火炮(不包括迫擊炮)。美國在1941年到1945年生產重炮7803門和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日本在1941年到1945年生產105mm以上口徑火炮604門和70到105mm中型火炮6512門。不考慮口徑和性能上的差距,美國4年的火炮生產量是中國8年火炮生產量的350倍,日本達到中國的70倍。中日炮火上的差距,迫使中國軍隊往往集中四五倍於日軍的兵力才能抵消日軍火力優勢。中日軍隊的火力差距沒有70倍那麼大,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中日軍隊火力的差距不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德械師炮兵

中國雖然國力貧弱,但依然有瀋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上海兵工廠四大兵工廠具備75mm、105mm山炮、野炮生產能力,瀋陽兵工廠甚至還在「九一八事變」前生產了150mm重型榴彈炮21門。但四個兵工廠在抗戰中基本上沒有發揮火炮生產的作用。火炮生產能力最強的瀋陽兵工廠在1931年就落入日本人之手,不僅不能支援中國的抗戰,反而生產了70%的駐華日軍所需彈藥。太原兵工廠也在太原會戰後淪陷,只有2%的資產轉移到後方,失去了火炮生產能力。上海兵工廠在1932年後就停辦,大量技術人員被遣散,軍工設備被大量閑置,直到到抗戰爆發,仍有部分設備來不及運輸被日軍繳獲或轟炸。至於漢陽兵工廠,雖然及時撤到後方,但我們更熟悉的是它生產的「漢陽造」步槍。



日軍佔領瀋陽兵工廠


再者,以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某些火炮的重要原料及零部件是無法完全自己生產的,比如炮鋼就需要從西方國家進口。抗戰爆發後,日本憑藉優勢的海軍迅速封鎖了中國的出海口,中國從外部獲取零部件的通道基本被封死。後來,隨著蘇聯和美國援華武器的到來,蘇制和美製火炮性能遠遠優於中國制火炮,浪費人力、物力製造火炮也就沒有必要了。


美製M1 式75mm榴彈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程雜評 的精彩文章:

美軍航母戰鬥群是不是紙老虎,一艘或可以滅掉一個中型國家!
李雲龍的少將軍銜虧不虧?

TAG:小程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