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點到面,全面推進—從雷山非遺中心到貴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建設探索

由點到面,全面推進—從雷山非遺中心到貴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建設探索

*原載於《中國民族藝術》2017年第一期

一、緣 起

2015年文化部開始對非遺傳承人群開展研試點工作,為什麼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首批試點院校參與貴州非遺人群的培養?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緣起。蘇州工藝美院與貴州非遺結緣始於一次偶然的參觀。2011年6月,應貴州省雷山縣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創意中心的邀請,蘇州工藝美院黨委書記與院領導率團赴雷山進行了為期4天的「非遺」考察,在驚嘆於雷山豐富的非遺資源的同時,也意識到學院與雷山政府合作傳承創新非遺的可能。隨後,學院派遣產學合作處帶領教師調研團隊,赴雷山進行了為期15天的非遺技藝考察,對雷山縣主要的非遺品類進行了調研,並與當地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部門相關領導召開座談會,確定了合作意向。正是之一緣起揭開了蘇州工藝美院參與貴州非遺傳承與創新的篇章。

2011年,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在雷山縣購買750平方米物業,建立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推廣中心

二、先行試點

有了以上合作的緣起,接下來的試點水到渠成。對於蘇州工藝美院這樣的合作也是第一次,沒有經驗可以借鑒,那麼可以先試點,摸著石頭過河。如何通過學院與雷山政府之間合作,搭建一個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的平台,這個目標是明確的。

探索是在一次次洽談、交流中碰撞。試點工作先從建立中心基地開始,有了場地,合作的空間就解決了。2011年9月,蘇州工藝美院領導帶領團隊再次赴雷山,與雷山縣主要領導進行洽談,進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的構想,併購置苗族銀飾刺繡一條街建築面積為677平方米房產,設立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中心,中心作為蘇州工藝美院試點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實體,同時也是我院產教融合的實訓平台,學院選派老師常駐雷山,負責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及兩地的聯絡工作。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中心作為雷山縣人民政府與蘇州工藝美院融產學研為一體的戰略合作項目,由地方與高校共同建立,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一個的非遺傳承保護的產業鏈,使苗族銀飾刺繡工藝產品向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和規模化發展,通過民族技藝與現代工藝的結合,推動民族文化及其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為雷山銀飾刺繡產品的研發、展示、創新,了解苗族銀飾刺繡發揮重大作用。這一合作基地既是符合當地政府保護非遺資源,促進當地文化發展的策略;也是蘇州工藝美院建立獨特辦學模式的有效探索。

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中心參與當地各項文化活動,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傳承培訓與創新設計。積极參与當地各項非遺文化的創新設計。2011年10月參加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該大賽匯聚了貴州全省八十多個縣市的能工巧匠在這裡各展其能,學院與雷山人民政府合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中心也在此嶄露頭角,服裝工程系師生設計製作的以苗族服飾為靈感源的現代時裝參加了歷時3天的總決賽並獲獎。11月10日,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中心經過2個月的緊張施工得以落成,學院20餘名師生團隊設計的具有苗族特色的銀飾、刺繡相關用品在中心的商店銷售火爆。同時開幕的雷山苗年,我院學生創新設計一組原生服飾《丹青錦繡》,時尚設計與苗族時裝融為一體,通過交叉對應的展示,把一幅由苗族服飾組成的丹青錦繡圖展現在觀眾面前。11月28日,以「時尚黔顏」為主題的「2011中國(貴州)民族服裝設計大賽」總決賽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我院服裝工程系作品《涅槃》獲大賽季軍「銅珍服獎」,另外獲得「民族服裝設計十強」和 「最佳工藝獎」等單項獎。苗族特色職業裝設計,獲得雷山縣委縣政府領導的一致認可,並製作成品14套,作為黔東南州州委領導及雷山縣縣委常委禮儀服裝使用。

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中心把推進非遺傳承人才培養工作作為中心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1年11月,貴州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銀飾高級研修班」開班典禮在蘇工美美術館隆重舉行,來自雷山縣的18名非遺傳承人學員在蘇州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學院全額資助了所有雷山學員的教學、生活費用。雖然只有18人的培訓,但是對於學院來說這是一次重要的嘗試,開啟一系列非遺傳承人群培訓教學活動。

從當時的戰略構思上,雷山中心作為蘇州工藝美院骨幹院建設中的重要項目,同時也是學院出於文化的自覺,推進非遺傳承保護的的一個試點,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院學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學院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在學院參與雷山 非遺傳承創新的合作項目中,帶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與師資隊伍建設,在高職教育改革浪潮中起到引領性、示範性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依託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 中心,學院與雷山縣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從非遺傳承保護入手進而將中心工作輻射到雷山縣相關工作領域,全方位的支撐起雷山縣的文化建設。通過雷山非遺中心的試點工作,我們積累了合作的經驗,也探索了非遺保護傳承、研發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等的方法與模式,這一探索無疑具有示範性,為合作的進一步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逐步推進

在以雷山非遺保護與研發中心為試點的工作中,既促進了當地非遺文化保護與發展;也探索著學院獨特的辦學模式。實現了雙贏互惠的目標。因此接下來擴大和推進雷山非遺文化與蘇州工藝美院成為合作的重點。2012年4月25日,雷山縣人民政府縣長率各局委辦主要領導組成的調研團訪問我院,並隆重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雷山非遺研發中心工作得以全面協調開展。在推進過程中,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其一,加強雷山非遺技藝的保護,推動非遺技藝的創新與研發:2012年3月,雷山研發中心代表雷山縣參加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國際文化博覽會,在此次交易會上我院研發中心的產品得到了文化界知名人士的青睞,在交易會上受到了省、州、縣委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11月25日,2012年中國雷山苗年暨鼓藏節全國民族服飾展開幕。蘇州工藝美院派出的模特團隊穿著蘇工美創新設計的苗族服裝驚艷雷山的夜晚。通過非遺研發設計也提升了我院師生的項目研創能力,促進我院骨幹院校建設的順利開展。研發產品參加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暨2013「金沙回沙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總決賽。我院設計的苗族特色晚禮服系列和苗族包包系列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並獲得多項獎勵。11月10日,以「和美雷山·充實光輝」為主題的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與貴州省雷山縣人民政府校政合作三年成果展開幕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銀飾刺繡一條街廣場隆重舉行。通過以上一系列研發設計和參賽活動,從傳統工藝的角度傳承了雷山的非遺技藝,從創新設計的角度創新了雷山非遺的研發設計。

其二,擴大合作的區域和領域,探索兩地校際共建非遺模式:2012年底學院與雷山政府共同搭建的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中心西江基地及學院教師工作站正式落成。2013年10月31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帶領各系主任及相關教師到研發中心進行調研和座談,開啟蘇工美與貴州民族高校的教學合作。11月11日,蘇州工藝美院領導率 各專業教師、駐雷山研發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赴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考察交流。雙方相關部門將草擬合作框架協議,細化合作內容,並將儘快啟動合作項目。2014年8月9日,我院領導再赴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就兩校合作科研,合作共建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進行了交流與座談。全面深化兩校的合作,通過努力,達成雙方的合作能建立一種機制、構建一個平台、培養一支隊伍、產出一批成果的意向,共同為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獻。除了擴大兩地校際的交流與合作。201年底學院與 「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舉行合作會談,並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的合作,學院把與雷山合作保護和傳承非遺的經驗,擴大到了貴州全省的範圍,這是合作區域與領域的擴大。

其三,深入科研領域,提高合作保護非遺的質量:首先在蘇州建立「雷山苗文化展示館」。2014年8召開專項合作交流會,明確了雙方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相關責任人,落實了建館地點及資金,並簽定了共建協議,12月,雷山苗族文化展示館蘇州館展品交接完成。2015年4月,貴州雷山苗族文化展示館在我院美術館隆重落成。「雷山苗文化展示館」,成為我院與雷山非遺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成為雷山非遺文化在華東地區展示的重要窗口。2014年11月苗年節暨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會盛大開幕。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和雷山縣聯合出資、合作編撰的大型非遺圖書《苗疆聖地和美雷山》出版,該書詳細記載了雷山縣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雷山地區非遺資源的一次重要的記錄和總結。同時我院師生團隊製作《中國雷山》、《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三部專題片。通過以上建立非遺展示館、圖書非遺出版、拍攝非遺的宣傳紀錄片等項目,深化在非遺研究領域合作,提高了學院與政府在雷山非遺合作的質量。

四、全面展 開

藉助雷山非遺研發中心,蘇州工藝美院與雷山縣政府經過兩年多的推進合作,不斷擴大合作的領域與區域,提高合作的質量與效益。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為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緊接著文化部啟動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蘇州工藝美院響應國家文化政策,發揮學院優勢,與貴州非遺傳承與創新的合作全面展開。

2015年7月,在貴州省第一屆文博展覽會上,貴州省省委領導親臨我院展示現場,高度讚揚了我院幫扶貴州文化發展的決心和力度,她希望通過雙方的合作,有效的整合資源,實現雙方共贏。 同時,我們的展品還得到蘇州相關部門領導的一致好評,他們也希望我們能將更多的江南文化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江南文化的底蘊,共同促進文化雙贏。

11月26日,在文化部指導下,蘇州工藝美院加入國家非遺傳承人群試點培訓的計劃,與貴州省文化廳合作開展的貴州省非遺傳承人群跨省試點培訓,來自貴州省的60名非遺傳承人經過1個月的培訓,在美學基礎、文化素養,視野思維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2016年的全國非遺工作大會在蘇州工藝美院召開,雷山非遺研發中心作為先行試點在大會上交流。為了進一步推進傳統工藝工作站工作,5月13日,文化部領導一行到雷山縣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考察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雷山非遺研發中心。貴州省、雷山縣以及蘇州工藝美學院領導隨行陪同調研,通過實地調研、聽取情況彙報,與傳承人進行交談的方式,詳細了解了蘇州工藝美院自2011年設立雷山非遺研發中心後所策劃執行的系列項目,聽取了蘇州工藝美院領導講述成功的成果轉化案例及歷年組織研發產品參與的國內外獲獎情況,以及在雷山縣進行的非遺產品開發項目及成果轉化情況,文化部和貴州省委領導充分肯定蘇州工藝美學院雷山非遺研發中心的工作,並對就如何傳承保護非遺工作提出指導意見建議。調研中,貴州省文化廳長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簽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戰略合作協議》。此次調研探索了傳統工藝產教融合的案例與模式,促進校地合作建設傳統工藝工作站,為推進傳統工藝振興提供更多的工作範式。

2016年5月,按照文化部關於支持企業、學校和地方開展合作,貴州省文化廳和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在文化部指導下建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工作站設立在貴州省非遺保護中心,蘇州工藝美院未來將推動及協調相關高校、設計機構、民藝研究者進入工作站工作中,將工作站建設成為一個為高校、企業、地方、傳統技藝擁有者及管理人員服務的、具有開放性的綜合平台。蘇工美的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由服務雷山邁步走向服務貴州的新時期。

五、結語:

以雷山非遺研發中心為試點,以建立雷山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的平台為目標,蘇州工藝美院與雷山政府的在幾年的合作 從先行試點,到逐步推進,再到全面展開,設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在探索中尋求非遺保護與傳承創新的機制與模式。上文是整個探索與實踐的過程。蘇州工藝美院探索的非遺傳承與保護的雷山模式,或許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但是這代表高校發揮自身優勢探索非遺文化傳承的一種形式。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的設立,將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和管理走進傳統工藝,促進形成有民族特色,加強對當地文化傳統的深度研究和再認識,幫助當地手工藝人加深對當地文化傳統內涵的認識,,豐富和深化學校自身的學術建設。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既為當地傳統工藝發展提供範式,也促進學校在振興傳統工藝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發現、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

*趙罡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非遺研培計劃諮詢專家庫專家、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站長

喜歡請點贊!

還想再看請關注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遺走進生活 的精彩文章:

徐藝乙:手工藝,創造中國人的新生活方式

TAG:非遺走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