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媒炒作華人認同 對國際合作無益

美媒炒作華人認同 對國際合作無益

新加坡夜景。(圖源:東方IC)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發題為《「祖國」的召喚?新加坡警惕中國向華人施加影響力》的文章,將新加坡的華人問題帶入公眾視線。文章宣稱,新加坡作為一個主要由華人移民組成的年輕國家,幾十年來一直謹慎行事,一方面鼓勵公民與他們的文化遺產建立聯繫,另一方面又要促進新加坡人的國家認同。但是,有人擔心,一個崛起的中國,可能會把新加坡華人在文化上對中國的現有親近感轉化成對「祖國」的忠誠,從而破壞精心安排的平衡。

細讀《紐約時報》這篇文章不難發現,很多內容都是在炒之前的冷飯。文章採訪的「在中國干涉問題上最直言不諱的聲音之一」來自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考斯甘,今年7月1日的新加坡《海峽時報》就曾刊登他對中國外交的指責,稱「中國企圖通過勸說、引誘和脅迫等方式對別國進行影響力操縱」等相關言論後。

而對於此類「指責」,中國早有明確回應。7月12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在《海峽時報》刊發署名文章表示,「中國奉行一貫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反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是這樣講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洪小勇指出,首先,爭取國際社會對本國發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是所有國家外交工作的共同目標。在這一點上,各國與中國沒有不同。但與某些國家不同,中國並不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強加於人。第二,國際話語權長期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中國面臨更多的是無端非難。中國一直本著謙虛坦誠的態度闡述主張而並非想著去「操控」輿論。第三,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最終依靠「操控」提升影響力,成為令人信服的國家。

這次,《紐約時報》把上個月的事件重新拿出來炒作,並有意在報道中壓縮中國聲音。相關報道在海外社交媒體上也引發大量批評與吐槽。在《紐約時報》Facebook官方賬號發布了這篇報道後,留言評論中新加坡網友指出,《紐約時報》這篇報道不僅是在炒作「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更是在把新加坡人當傻子,以為新加坡人分不清楚文化歸屬感與國家歸屬感的區別——可實際上分不清楚這兩者的恰恰是《紐約時報》這種西方媒體。

國內媒體《環球時報》在報道相關事件時則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德國的土耳其裔球星厄齊爾因為在英國踢球時與土耳其總統合影,遭到了德國足協和德國政客乃至媒體的抨擊與打壓,理由認為他對自己的國家不忠誠。當時西方很多像《紐約時報》這樣持「自由派」立場的媒體都紛紛表示支持厄齊爾的表達自由,可怎麼面對華裔和中國的時候,這些西方媒體卻拿出了另一幅面孔呢?

中國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努力將自身發展融入到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偉大事業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味的抹黑、扭曲中國的形象,對國際合作和友誼沒有什麼好處。(中國論壇網 王法治)

附:

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在新加坡《海峽時報》刊文回應歪曲中國形象言論

2018/07/13

最近《海峽時報》刊登的比拉哈里先生在某一公共外交論壇上的演講引發了民眾關於中國形象的討論。比拉哈里先生曾是一名高級外交官,時常在媒體上發表一些言論。他這次演講同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給人帶來一種中國不可親、不可近的印象。這再次提醒了一個問題:如何認識和看待中國?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這個問題對中國、對世界變得愈發重要。

中國是否真如比拉哈里先生所說那樣,在「操控」他國呢?

對此我想說,首先,爭取國際社會對本國發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是所有國家外交工作的共同目標。在這一點上,各國與中國沒有不同。但與某些國家不同,中國並不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強加於人。

第二,國際話語權長期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中國面臨更多的是無端非難。中國一直本著謙虛坦誠的態度闡述主張而並非想著去「操控」輿論。

第三,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最終依靠「操控」提升影響力,成為令人信服的國家。

近年中國努力踐行國際責任,提出不少合作主張,包括「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區域和全球合作倡議,得到眾多國家積極響應。他們的態度不是中國「操控」的結果,而是因為中國的倡議契合了各國的共同利益,提供了共同發展的機遇。

實際上,世界所看到的是,作為擁有近14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崛起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對世界的影響也前所未有。中國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是成功的。作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中國願同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但從未將自己的道路、模式、理論強加於人。

中國外交秉持服務國家發展的宗旨。同時,中國努力將自身發展融入到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偉大事業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上述原則指引下,中國奉行一貫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反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是這樣講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比拉哈里先生在演講中引用的一些網路言論不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很可惜的是,他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對中國抱有偏見,因此所推導出的結論不可能是公平、正確的。

對於比拉哈里先生提到的中新關係問題,我想說中國高度重視中新關係,珍視兩國幾代領導人建立起來的友誼。李光耀先生以非凡的戰略眼光,為中新建交和兩國關係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我們高興地看到,李光耀先生之後的新加坡領導人繼承了李光耀先生的戰略眼光和致力於中新友好的精神。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中新兩國政府的共識,在這一共識指導下,兩國關係得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中國尊重和讚賞新加坡在維護多元種族與宗教和諧共處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國沒有影響新加坡國民身份認同的意圖,也決不會這樣去做。中新在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相親相近,應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沒有理由成為消極負擔。

比拉哈里先生指責中國在公共外交中經常使別國在錯誤選項中作出錯誤選擇。但事實是,他的演講正是在誤導讀者錯誤認識中國。

中國已經是國際社會舉足輕重的一員,扭曲中國形象,受傷害的不僅是中國,也包括各國間的友誼與合作。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