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不夠的博物館

去不夠的博物館

如今帶孩子去博物館幾乎成了旅遊行程中的固定項目,如果去了一個城市,卻忘了或沒安排時間去博物館,就好像多LOW似的;而各個城市也都摸到了遊客「高雅的脈搏」——好多平常的景點兒都紛紛加上了博物館的名頭;甚至包括騙錢的購物店,不少也都被冠以某某珍寶、特產之類的博物館……

雖說笨爸爸養成了帶熊兒子去博物館的習慣,但隨著越去越多越去越雜越去越擠,索性不湊熱鬧了!其實,也是真不懂……

如今去博物館,除了地標似的特色館或趕上百年不遇的大展,基本都以環境和人流為重要參考條件;而且不會「趕場逢迎」,會專門留出時間,尤其是天氣不好的日子,恰是博物館「最好的日子」。

笨爸爸帶熊兒子去過的冷門博物館,大多數都環境很好——地方寬綽,環境清凈。常常把熊兒子往視線所及的大廳一放,笨爸爸守在一角手機上查館藏展品,然後尋寶般讓熊兒子四處搜尋;找到後還要認真觀察仔細閱讀,然後回到笨爸爸身邊復命;先讓他描述一下「寶貝」,問問他的印象和感受,笨爸爸再提出幾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往往每次「探寶」都會往返至少兩次;而熊兒子也會在「尋寶」途中,被別的展品吸引偏航,瘋跑回來給笨爸爸講他的「意外發現」……

折騰累了,找個好地兒,鋪開餐布,就著展品的話題,吃吃喝喝;或者打開畫本兒,選一個最舒服,不一定是最標準的姿勢,開始「臨摹」;說是臨摹,其實,熊兒子哪兒有那本事啊!笨爸爸也會建議他加入自己的發揮,「改變原作」;而一些非繪畫類的,則會突出熊兒子的興趣點,反正日後笨爸爸看不明白問起來,他總能瞟一眼準確給出答案……他的世界由他搭建。

再有就是如今高科技的引入,《清明上河圖》能流動起來,梵高的夜空真就籠罩在頭頂,鯨魚則從黑暗中掠過身邊……融入了動態和參與感的展覽,就連笨爸爸置身其中都感受得到莫大的震撼;那時的熊兒子早已瞠目結舌……當事物不因閱歷或知識的匱乏而「不懂」,而是以為能看懂,卻大大超出了他的想像,那樣的經歷任何時候回憶起來,都是意猶未盡的……

熊兒子不懂什麼熱門冷門的展覽,「太熱情的蜂擁」反而會困擾他的觀展情緒——「爸爸,擠不進去,看不見,為什麼這麼多人……」他的興趣取決於展品是否能勾出故事,或者展品背後有著讓他驚奇的傳說。他最得意的是每次博物館回來都用提問的方法給人講述,讓沒去過的人驚奇、嘆服、渴望——天生自帶吹牛光環……

笨爸爸說不出任何展覽的背景、理論,也看不太懂大多數名家名品「好在哪裡」,而即使「預習」了也不願意照本宣科地「填鴨」,倒是對熊兒子不著四六的問題,或比抽象作品更抽象的評價頗感興趣,好像是某個大師說過,「孩子才是最棒的藝術家」。熊兒子不是藝術家,但他的作品我愛看,更愛聽他的創作理念。因為,他的世界比現實繽紛的多,而且不是誰都進得去的。

每次的博物館都是熊兒子撒出的一把種子,不會也不指望馬上就能收穫什麼,更不期待所有的種子都能開花結果。多年以後,靜待花開,如有拱出的嫩芽,善莫大焉。

I hear and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童伴回家 的精彩文章:

熊兒子教笨爸爸

TAG:帶童伴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