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公與私的歷史鏡鑒:不以公事而售私恩

公與私的歷史鏡鑒:不以公事而售私恩

原標題:公與私的歷史鏡鑒:不以公事而售私恩


習近平強調,「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處在公權力崗位上,不順手牽羊、趁便撈點好處,如果沒有一點覺悟和境界,是很難的。只有那些有風骨的人,才能把公與私分得清,絕不會佔公家便宜,以公權謀取私利。一些有境界的古人,在這方面甚至能做到極致。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范鞅殺了意圖謀害自己的羊舌虎(一說是范鞅誣陷),又囚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


這時,樂王鮒來見叔向,就說會在范鞅面前為他求情。可是叔向卻不領情,沒理會,樂王鮒走時也不拜謝。在今天一些人看來,這簡直是不通人情,即便內心知道人家只是口頭說說,你虛應一下也不為過。當時,他的哥哥羊舌赤等就埋怨叔向。


叔向便說,真正能救自己的只有祁奚祁大夫。眾人不解,叔向說,樂王鮒是順從君主的人,哪裡能行呢?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為人正直,怎麼會唯獨不救我呢?


結果真如叔向所料,樂王鮒見了晉平公,反而說了叔向壞話。自古而今,如樂王鮒般奸滑的小人真是不絕如縷。倒是祁奚聽說他被囚禁,雖然已經告老還鄉了,但還是趕回來見范鞅。引經據典說了一番話,終於說動了范鞅,和他一起去見晉平公,赦免了叔向。



在今天人們想來,這之後定是祁奚來見叔向,對其大加勉勵,叮囑他出來了要好好乾,順便接受叔向的謝恩,而叔向定是對祁奚感恩戴德,叩謝不已。然而,什麼事也沒發生。完事後,祁奚不去見叔向就回家了,而叔向也沒有向祁奚道謝就直接上朝去了。


顯然,叔向深知祁奚的秉性為人。他救自己,是為江山社稷,不為私人情義,根本用不著謝恩私門。這就是士人之間的相知。


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倆人都太耿直太傻了。對於叔向來說,於私,人家救了你的命;於公,祁奚為國家挽救了棟樑,所以感謝一下祁奚也不為過,正好可以去聯絡一下感情。


這都不去當面感恩,讓好人以後怎麼當呢?對於祁奚來說,正好可以借為公辦事而兜售私恩,培養圈子,涵養人脈,此時不為何時為?順理成章地就把人拉到自己這一邊了。



其實,用現在的流行詞來說,這就是「灰犀牛」事件,人們習以為常,視而不見,及至成禍,卻已晚了。

今天「圈子文化」之所以根深蒂固,其內在機理正在於此。一些人搞山頭主義、拉幫結派、團團伙伙、任人唯親、排斥異己,趁的正是辦公事的便利,兜售的則是私人的恩典,甚至打著為公旗號辦著私事。



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在用人上搞「拜官公朝,謝恩私門」那一套。一方把對組織的感恩變成了對個人的感恩,一方則把黨的幹部變成自己的「家臣」,結果就是相互「投桃報李」,導致政治生態污濁,惡性循環成「圈子文化」。倘若官場此風盛行,事業怎麼能興旺發達起來呢?


事實上,在古代那些有境界的士大夫身上,內心裡都有一道公與私的界限。公就是公,私就是私,絕不相混,更不會假公濟私。特別是在用人問題上,他們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標杆。




來源 |《叩問初心——正風反腐鑒古論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TAG: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