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不開心絕對不能餵養,會釀成大禍!
主講 | 雪歌仁寶齊
《入行論》第六品第七偈頌:
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
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他。
第七偈(主要)講嗔恨心的因。
前面我們已經思維了嗔恨心的過患,比如說第一偈和第二偈講了嗔恨心對我們的來世有什麼損害,第三、四偈和第五偈的前兩句講了嗔恨心對我們今生有什麼樣的損害,這些都是講嗔恨心的過患。
思維這些過患之後,我們內心對嗔恨心會生起一種非常厭離的心,生起之後我們要怎麼樣去對治它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它的因是什麼,對我們如此不利的嗔恨心,它是怎麼生起的?這個要了解。第七偈就講嗔恨心是怎麼生起的。
第七偈的最後一句「嗔盛毀自他」中「盛」的意思是嗔恨心先會生起,然後會增長廣大。它的力量強大以後,會毀掉自己和周圍的人,就是「毀自他」的意思。
就像(在母胎中)的小孩,是通過吸收母親吃的食物慢慢地生長;出生了之後,我們一天一天長大也是靠食物。那麼讓嗔恨心得到滋長的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樂」!我們把「不樂」形容為食物,就叫「不樂食」。
那這個「不樂」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內心裏面的不快樂是怎麼來的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強行我不欲」,另一個是「或撓吾所欲」,就是這兩個。
「得」的意思是透由這兩者產生的結果,也就是「不樂」。
我們內心裏面有一個慾望(或者是喜歡的),也有一個排斥的、不喜歡的。當別人做了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會生氣、「不樂」;另外,我們所喜歡的事物,當它遇到障礙的時候我們也會「不樂」。
「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撓」是障礙的意思),這兩種情況的結果就是內心會生起「不樂」,這個「不樂」的結果就是會生起嗔恨心。
「得此不樂食,嗔盛毀自他」,這個「盛」字包括生起嗔恨心,以及隨著「不樂」的增長,嗔恨心也越來越強大,最後毀掉自己和他人,即「毀自他」。
所以,「嗔盛毀自他」裡面的這個能夠「毀自他」的嗔恨心,如何生長呢?它都是靠「不樂」的滋養。
第七偈主要就是講了嗔恨心是怎麼生長的,並認出來它的因。


※生活之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源於攀比
※懂了這點,你才能正確判斷是解悟還是證悟空性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