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給大將免死鐵券,大將:是想讓我謀反嗎?
中國古代有一塊神奇的鐵皮,稱作丹書鐵券,由皇帝賜給功高望重的大臣,因其有免死的功能,也稱之為免死鐵券。
但比較諷刺的是,擁有免死鐵券的人,最後絕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全都被皇帝給收拾了。也有人戲稱,這不是免死鐵券,而是奪命符。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唐德宗徵召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發兵五千援救襄城。當時,天降大雨,氣候寒冷,士兵抵達長安時又冷又餓。
京兆尹王翃奉命勞軍,伙食卻非常差,士兵們怒了:「我們馬上就要戰死沙場,卻連飯都吃不飽,還值得去拚命嗎?聽說國庫里金銀財寶多得裝不下,何不自己去拿!」
於是,五千士兵不顧姚令言的勸阻,將其綁架,身穿戰甲湧入長安,將國庫洗劫一空。唐德宗無法阻止,只得帶領禁衛軍倉皇逃到奉天。
前任涇原節度使、現任太尉的朱泚正閑居長安,被亂兵擁為主帥。朱泚多年領兵,頗有威望,收集散兵,和弟弟幽州節度使朱滔遙相呼應,開始進攻奉天。
關鍵時刻,手握重兵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兵勤王。李懷光既是郭子儀的老部下,又繼承了朔方兵的精銳部隊,戰鬥力極強,幾下子擊敗了朱泚。
宰相盧杞一向和李懷光不合,李懷光救駕成功後反覆請求治盧杞的罪。盧杞先下手為強,在唐德宗面前進讒言,不讓李懷光入朝覲見皇帝,而讓他馬上進攻長安。
李懷光怒了,宣稱:不殺奸相不出兵!唐德宗無奈,只得將盧杞貶職。李懷光仍然不滿,在咸陽附近逗留了幾個月,就是不出兵。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二月,唐德宗派神策兵馬使李卞為使者,前往加授李懷光為太尉,增加封戶,還賜給他免死鐵券,讓他趕快收復長安。
不料,李懷光當著李卞的面扔掉免死鐵券,說道:「皇上是在懷疑懷光嗎?大臣想造反,才會賜予鐵券;懷光本不想反,現在賜予鐵券,是逼臣造反啊!」
面對李懷光如此強悍的邏輯,李卞無言以對。朔方左兵馬使張名振看不下去了,在軍門前大喊:「太尉看到叛賊卻不平叛,對待天子使者如此無禮,真的想造反嗎?太尉功高泰山,一旦放棄了,自取滅亡,成就別人的富貴,划得來嗎?我今天要以死相爭!」
李懷光壓住火氣,對張名振道:「我不反,只不過叛軍太強了,想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出兵。」不久,李懷光以張名振患有精神病為由將其誅殺。
殺了張名振後,李懷光已無退路,開始和朱泚眉來眼去,真的加入了造反行列。這就是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局,叛亂有如按下葫蘆浮起瓢,讓大唐皇帝心力交瘁。


※真實還原馬嵬驛之變,一場因吃不飽飯引發的暴亂
※外國人在京師強搶民女胡亂殺人,軟蛋皇帝竟然不聞不問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