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蝶戀花》: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蘇軾《蝶戀花》: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蝶戀花》

蘇軾凡秋中為客者七,惟元豐八年乙丑(1085)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經楚州遇大風一次,最與此詞相符。

上片,寫秋夜秋風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開頭一句,氣勢磅礴。「昨夜」點時間,「秋風」點時令,「萬里」點風勢。第二、三句寫深秋夜風冷煞人:白色的月光進到室內,冷光加冷色,「冷透人衣袂」。「冷透」二字,極其傳神地將人的冷感帶上了穿透力。由於秋夜秋風秋月秋冷,引發最後兩句描寫其後果:詞人就是被大被裹住,還是「愁不寐」。那「愁」不是因為太冷,而是有難言之隱; 「那堪玉漏長如歲」。「那堪」不是因為「玉漏」滴得太慢,而是有心理上的障礙。這種「愁不寐」、「玉漏長如歲」,道出了蘇軾難盼天明的煎熬心態,可謂人木三分。這一過渡句沒有立刻給予回答,只好留待下片分解。

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託詞人不熱衷於回朝效命的心態。第一句就開門見山地道出:我這個旅居外地的遊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第二、三句從相思的角度來回答為何「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夢停止了,人清醒過來了,痛苦啊,「魂銷」魄散,肝腸寸裂。再看看「枕」上,滿是「相思淚」:問我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眶淚水向枕流。最後兩句,寫「愁」上加「愁」,秋夜秋風秋月秋思愁煞人。蘇軾不說自己瘦了,而說是「衣帶漸寬」;不說自己想念家人,而說是「新書報」後,她們「添憔悴」了:這種反襯之筆,似乎從柳永《鳳棲梧》中引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終不悔」,一個「消得人憔悴」,詞人的煩惱心情似乎能得到一點消除。

這是一首專寫詞人人生與思想發生變化時的心態詞。從詞牌的選擇上似乎可以看出:他是蝶,歸隱是花,「羈舍留連歸計未」。全詞通過描寫秋夜秋風秋月秋冷秋思來渲染他的秋「愁」,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南鄉子·集句》,豆蔻花梢二月初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