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Explosive Bounce?實戰測評:單調的Adidas產品線

Explosive Bounce?實戰測評:單調的Adidas產品線






去年阿迪達斯推出的Crazy Explosive2017可以說是大受好評,也被我們評為了年度前三的實戰利器,無論是出彩的包裹還是優良的緩震表現。這也間接讓我們對Explosive 2018產生了很大的期待,今天我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這雙Explosive Bounce 2018的性能到底如何。


 


強大且耐磨的外底


 




相比於Explosive 2017,這次EB18的外底設計是一個升級的處理。抓地表現一如既往的穩,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抓地力的表現都不錯。在耐磨度方面EB18相比前作,在使用了ADIWEAR後可以說是有了巨大的進步。




不過目前僅有這雙火拚配色的EB18上有使用ADIWEAR,其他配色的EB18貌似並沒有ADIWEAR的標識,

如果關心抓地和耐磨的朋友們,我們強力推薦這個配色版本的EB18。


 


有韌性但是較薄的緩震

 




很多人都在認為boost屬於阿迪的頂級緩震技術,而bounce則降了一個檔位。關於這個點呢,我們工作室討論出了一個特別有趣的想法,在結尾的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次在EB18上使用的Bounce,相比於最近出的羅斯9而

言要稍微薄一些。特別是前掌部位,帶來的直接感受是非常近距離的貼地感,那些追求啟動第一步的朋友會相當享受這種感覺。因為Bounce材質的反饋是很直接的,你能感受到你的腳給了Bounce多少的力Bounce就會相應回饋多少的力給你,這一點相比Nike的Lunarlon要稍微給力一些。且區別於Boost和React那樣的軟彈,Bounce給你的回彈感受更多是一種韌勁,力量的反饋要更直接一些,而這種韌性的狀態相比較與李寧的Drivefoam,在材料的密度上又會降低,Bounce會更加的輕質。




然而Bounce也並不是沒有它的弱點,單位體積下的Bounce在緩震極限上還有缺陷,比如這一款使用了較薄一點的Bounce材料的Explosive2018,整體的緩震表現並不是強點,

如果你是大體重、大爆發力,對緩震的要求較高的那類型的選手還是需要慎重






不過無論如何,

Bounce依舊能給你優秀的貼地感與輕質以及略有韌性的腳底感受

。這是Bounce這項科技在籃球領域方面較為突出的優勢。


 


略有瑕疵的包裹


 


Explosive Bounce2018的包裹,整體來說是一個還OK的水平,不過前掌位置偏寬,如果穿著薄襪打球腳在鞋中很容易出現打滑現象,在穿著精英襪後效果會好一些。區別於歐文3的前掌,這次的EB18雖然寬,但是鞋型很扁,窄腳型的話可能會在鞋內左右移動,但不會有上下的晃動。而歐文3就是那種前掌又寬鞋頭又圓的存在,你會感覺自己的腳趾在鞋內能自由的移動,毫無包裹性可言。不僅僅是鞋楦寬,整個鞋的外底也做了一個加寬的處理,讓

這雙鞋的防側翻在實戰上的體驗十分優秀,無論是急停變向還是轉身變向,都不會發生側翻,但是腳部卻有著明顯的側移






這也再一次引出了被大家爭論很久的疑問:那就是側移和側翻,他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關係。我個人認為側移是側翻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如果發生了側翻,那必然會產生側移,但側移不一定會發生側翻。就我們XCin團隊幾個小夥伴的實戰

反饋來看,即使出現了腳在鞋中側移的現象,大家在實戰時也完全沒有擔心過側翻的情況,十幾場球下來,也的確沒有因側移而導致的側翻現象發生。我不否認側翻和側移之間存在的聯繫,但鞋底重心,以及大面積的防側翻的設計,等等因素結合之後,才是一雙鞋是否存在側翻風險的認證基調。但是穿上這雙鞋,會發生側移,還是感覺上不太爽,腳在鞋內有著一些移動,肯定不是好事情。這個點見仁見智,後面還會和大家聊一會兒。


 


 


我們再來看看後跟處,後跟的泡棉填充可謂是業界良心,整體比較厚實,能

給你很足的安全包裹感和舒適度。除了泡棉填充外,後跟處還有個在腳背上部的魔術貼。實際穿著後,我們團隊一致認為,在這個位置上的魔術貼比在正腳背中的魔術貼要實用的多。當你拉緊魔術貼時,這個鞋子在腳踝處的感覺就像你穿著了一個護踝一般,很緊緻很安全。




而且這個

腳背上部的地方在實戰中不僅有效的固定了腳踝起到保護作用,也不會影響腳做正常的動作

,幾場實戰下來,高腳背的幾個同事都沒有出現魔術貼崩開的狀況,但是也不能完全的代表這雙鞋的魔術貼不會開。初步魔術貼方面沒什麼毛病,可常規的鞋帶卻要跳出來搞事情。






可以說這雙鞋最傻逼的一個點,就是這對超長的鞋帶了,

至少比常規鞋帶多出了15cm的長度,在正常繫緊之後,還是會多出很長一段距離

,如果不注意鞋帶在實戰中的碰撞,鞋帶鬆了一些的話,在激烈實戰中被踩到鞋帶,那就直接倒地,不解釋了。加上靠近的魔術貼位置,鞋帶也是被粘得掉毛嚴重,

強烈建議,有意購買這雙鞋的朋友,更換一對正常長度的鞋帶


 




總結一下,阿迪的Explosive Bounce 2018 的問題點在於,前掌的設計過寬,會出現一些並不會導致側翻的側移,然後就是緩震的極限的不足。所以,基本上來說,更加的適合於那些前掌較寬的地板流的後衛們。優點在於鞋幫處的捆綁以及還不錯的腳底感受,但是給它定性為實戰利器的話,我覺得還有待商榷。其次性價比方面,原價799,現在500不到,我認為啊,還有著下降的空間,阿迪的籃球鞋一般情況下都會跌到一個5折左右,所以,

現在6折的樣子,可以不用著急購買,至少雙11肯定會有對摺出現。但是到了5折400塊錢,我覺得還是比較值得入手的。


 


OK,整雙鞋的實戰測評呢先聊到這裡,回到我們之前伏筆的那個有趣的點:那就是有沒有可能,拓展阿迪達斯籃球鞋的市場定位。


 




畢竟目前阿迪的籃球鞋科技使用無非就兩種:全掌Boost和全掌Bounce,在某些全掌Bounce的鞋款中,價位在699-899的鞋款鋪蓋了個遍,使得Bounce科技的定位變得很模糊,耐克方面則比較會玩,把科技的疊加運用得爐火純青,不管你實際作用如何,反正先把噱頭掛上了給你一種奇特的新鮮感。如果阿迪想和耐克一樣,通過科技使用來定位價格的話,阿迪完全可以這樣做。


 


打個比方:


第一檔 哈登系列(例)


全掌Boost+PK鞋面,定價1399




第二檔 高端團隊款,比如Crazy Explosive系列


全掌Boost,定價1299




第三檔 羅斯10(例)


前後掌分離式Boost+PK鞋面,定價1199




第四檔 利拉德5(例)


前掌Bounce+後掌Boost,定價1099




第五檔 Explosive bounce 2019(例)


全掌Bounce,定價899


哈登 B/E 3(例)


後掌Boost科技,定價799




第六檔 羅斯、利拉德支線


後掌Bounce,定價599


 


如果真的要玩,阿迪完全可以這樣搞一波,但不知是科技產許可權制的原因還是什麼情況,現在的阿迪產品,多少給人一種單調的感覺,讓期待阿迪有所創新的朋友們比較失望,不過好在,

阿迪目前的籃球鞋產品,都處於一個性能偏優的這樣一個階段,大家買它實戰可能表現不錯,但是,對於創新性來說,就略有一些缺失。能被稱為經典的款式,也就更少了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Cin 的精彩文章:

「一周問答」第32期

TAG:XC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