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朝古國——斟灌國,跟酒文化有關,因收容夏後相而亡國

夏朝古國——斟灌國,跟酒文化有關,因收容夏後相而亡國

《左傳.襄公四年》中有「(寒浞)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鄩氏。」的記載,據《世本》說,此斟灌氏及斟鄩氏皆為夏朝同姓宗族,斟灌氏作為夏禹後裔,被分封在今山東壽光一帶建立斟灌國,故稱斟灌氏。古籍《漢書·地理志》記載:「樂安壽光縣東南有灌亭,北海平壽縣東南有斟亭。」壽光縣為漢景帝時命名,一直衍用至今;平壽縣,即今天的濰坊市濰城區一帶。按《漢書》的記載,夏古斟灌國當在壽光與平壽兩縣之間。

「斟灌」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分字解讀,「斟」的本義是「往樽中倒酒」,即斟酒。「斟」的左邊為「甚」,「甚」的金文字形為上下結構,上「甘」下「匕」,「甘」是指「美味」;「匕」看上去像個「用來舀酒的酒勺」,「甚」的造字本義其實就是「享受美酒佳味」;「斗」是一種用來限制酒量的「剩酒工具」,看來要享受美酒必須得有個前提,那就是「恰到好處」。遠古族人早已發現,酒雖是好物,飲多了卻傷身,所以加個計量詞「斗」來加以限制,這便是「斟」的真正含義,「斟」字也因此引申出「斟酌、衡量」等字義。而「灌」是指一種用來剩水或酒的長嘴陶器,從大口剩入,取得時候從長嘴倒出,因而「灌」字引申出「澆灌、灌溉」等字意。縱觀上述,這兩個字都離不開酒,而「斟灌」兩字連用,最早解釋可能跟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有關,祭祀神靈時,有一項重要的儀式,即「斟酒灌地以敬鬼神」,現在仍被沿用,也許這就是「斟灌」的由來。

由於年代久遠,斟灌國的歷史基本靠傳說,周代古籍中時人對它的引用還是很多的,最流行的當屬它的滅亡。夏朝在延續兩代之後,到了太康當政,太康貪圖享樂,不體恤民情,族人多有不滿。這時有窮氏首領后羿年青有為,武藝高強,他對太康大為不滿,並順應民意憑著強大的軍事基礎廢太康,立其弟仲康為王,但事實上仲康也是個擺設,國政大權皆落入后羿之手。等仲康去世,后羿便將仲康之子相遷往斟鄩,「因夏民以代夏政」(《左傳》)。當了夏王的后羿,隨著年歲的增長開始嬌淫放縱,不理國政,成了又一個太康,整日外出野獵,將國家大事權全交給寵臣寒浞。寒浞是個比后羿更狠更邪的野心家,他對后羿的政權覬覦已久,他很能忍,忍到后羿老去,等時機成熟,便殺后羿竊取夏朝。斟灌氏和斟鄩氏兩支姒姓宗族見寒浞殺了后羿,便聯合起來迎立仲康之子姒相為夏王。實力強大的寒浞自然不能允許,首先派兒子寒澆討伐斟灌氏,斟灌國滅亡。之後再次攻打斟鄩氏,兩相以水軍對戰,斟鄩氏覆舟敗亡。關於澆滅「二斟」的歷史周代古籍中多有描述。

斟灌國滅亡後,國土大概被劃入了寒國,成了寒浞的領地。斟灌氏與斟鄩氏為了保衛夏朝的正統地位,不惜亡國敗師,其忠肝烈膽的形像被後世稱道,後來此「二斟」成為忠義之師的代名詞。據說少康復國中興夏室後,又令斟灌氏和斟鄩氏的後裔在原址上重建斟灌國和斟鄩國,這兩個國家經過夏商兩朝,一直延續到西周初年還存在,此後不見蹤跡,不知是否在周成王年間的東夷戰爭中遭毀滅?

文/堰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邾國子國——郳國,倪姓和顏姓的由來,儒墨文化有它的份
夏朝古國——葛國,擅長紡織業,「商湯滅葛」拉開統一戰爭的帷幕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