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可以延長生命,是否也延長了焦慮?

科技可以延長生命,是否也延長了焦慮?

蚯蚓被截為兩截以後,傷口切面可以再生芽,並不斷生長。再生出另外一個頭來,另一端也會自然生出一條尾巴來。於是就變成兩條蚯蚓了。

這個蚯蚓的兒子是不是多出來兩個爸爸?

那麼這個蚯蚓為冬天儲藏的糧食要不要一分為二?

也許蚯蚓並不會面臨這樣的倫理問題,但是人類會。

一段張嘉譯主演的電視劇《美好生活》就是討論了一下個議題。被移植了心臟的男主人公被他這顆新的心臟帶領著愛上了一個新的女人和各種感情糾葛。一個新的心臟帶給他了一段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故事,也許沒有這個心臟他也不會有這樣的境遇。

當那麼一個人被截成了兩截,一頭被移植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一尾移植到另外一個人的腰下,究竟哪個50%是這個人?只有大腦的這頭才算是本人嗎?那麼移植器官的人都會性格大變怎麼解釋?是不是我們的每個器官都含有我們的生命信息?

我們的生命該如何定義?

當我們說「生命」 的時候,到底所指為何?

醫學上把腦死亡和呼吸停跳當成是一個生命結束的一個指標。

牛津英語詞典將「生命」定義為「死亡之前的活動」,然而在很多宗教可以解釋很多死亡之後的事情。基督教說法是天堂,佛教講輪迴。

如果你的大腦死後眼睛被移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這個眼睛的圖像有你的眼識遺存嗎?

如果你的大腦被另一個人移植,這個人究竟算是你還是他自己?

如果你的細胞被克隆出來複製成了一個機器生物軍隊,他們的社會倫理法律身份怎麼算呢?

未來早晚有一天我們人類要面臨生命究竟是什麼這個課題?

現在人們的生活戰勝了了饑荒,疾病和戰爭之後,希望能夠獲得幸福快樂,戰勝死亡。人類自身的生命早晚會和未來技術去結合。要麼是生物科技改造人體,要麼是計算機科技與人類結合。三種路徑

1.通過生物工程,基因技術改造人類DNA;

2.通過半機械人改造將人腦接入並控制仿生手臂;

3.非有機生物工程:智能計算機的崛起將神經網路完全由智能軟體取代,智能進入一片無垠的無機領域。

或許你無法想像人和機器合體是什麼樣子的。其實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物理學家霍金。

他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1985年喪失說話能力。大家在電視上看到霍金的輪椅上一個電腦,霍金可以從屏幕上選擇辭彙,只要他按動手中的開關,單詞就轉入語言合成器發音。每分鐘可造出15個詞,並且既可以說,又可以把文字列印出來。我們忘記了霍金到底講話是什麼聲音的,那個電腦模擬的聲音就是我們心目中霍金說話的聲音。

這個叫休·赫爾的人,17歲時他已經是全美最優秀的攀岩者之一,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奪走了他的雙腿,他因而投身假肢研發,成為了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尤其是引領了攀岩假肢設備技術革命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休·赫爾教授看來,神經生物的這種植入技術意味著,下個世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去重塑個人的身體,比如可以選擇有多少個手、多少個腳,甚至是自己的翅膀。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極限仿生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新的神經介面通訊模式,能夠將動作指令從中樞神經系統發送到機器假肢,並將假肢關節運動的本體感受反饋回中樞神經系統。

以前,人類通過工具來使用科技。現在已經到了新的人機交互時代,我們設計的東西能真正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通過大量模仿人體行為,類人機器人也能夠被開發出來。

也許在未來,科技將會和《攻殼特工隊》里描繪的一樣,和人類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也學我們該對最新科技以及它是否「拯救人類」大感興奮,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應對科技帶給人類社會的巨大挑戰。

我們忘記了過去的科技革命已經多麼令人難以置信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以為空調的發明可以讓我們變得舒適,但是卻讓地球氣溫變暖,我們以為塑料可以帶來方便,卻不知道該如何去降解它們。

現在這個未來革命給我們的生命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有讓我們變得更幸福快樂嗎?與我的父母比,我能更加迅速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這種加度反而增加了焦慮,更快不是代表更快樂,卻也更快地變得苦惱。

我們應該醒悟:有一件事一直沒有改變,就是我們基本的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無明和追求幸福,這一直都沒有改變。

只要這繼續存在著,只要人類還生活在自己的恐懼中。只要恐懼還存在著,無論是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險,還是有五百年後生活完全受到人工智慧主宰的危險,無論是哪一種危險,唯有當二元分別、無明、焦慮、希望和恐懼不復存在時,人類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真實意義。

帶領你一起體會生命的美好、趣味與莊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邱v秋威 的精彩文章:

12歲姑娘趕走親戚,保住父親留下的家產,未婚夫卻說:誰敢娶你

TAG:邱v秋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