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碰到令你不爽的人時,為什麼要保持冷靜?

碰到令你不爽的人時,為什麼要保持冷靜?

Innocence

Avril Lavigne

00:00/00:00

文〡From TED Talk

誰都會碰到一兩個令你不爽的人,不講道理、故意找茬等等。在這種情況發生時,如果自己因激動而失去冷靜,就很容易造成自己也無法控制的後果。

你有可能與對方爭的面紅耳赤,甚至可能動手。這些都不可取,畢竟你會讓眾人白白看了笑話,還可能偷偷罵你傻逼或是較真,所以,這時候,一定要冷靜,不能以牙壞牙,硬碰硬。那麼,該如何保持冷靜呢?

保證冷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堅持。

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情況下,區分某人做了什麼和他們想要做什麼。

在法律上,這種區別蘊藏在謀殺和過失殺人的對比概念中。

二者結果可能相同:身體在血泊中一動不動。但我們都覺得,二者有很大不同,因為行兇者的意圖不同。

動機是關鍵。

但不幸的是,我們並不善於感受那些碰巧惹惱我們的事故的動機。我們輕易魯莽地產生誤會。

我們假想出敵意,並逐步誇大和對峙。而所有的緊張和焦慮的反應都是毫無事實依據的。

我們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得出陰暗猜測、看到侮辱和傷害我們的陰謀,部分原因是源於一個相當心酸的心理學現象:自我憎惡。

我們越不喜歡自己,在我們自己的眼中,我們就越會是那個理所當然的嘲諷和傷害的對象。

為什麼我剛準備開始工作,鑽鑿聲就在外面響起?

為什麼馬上就要開會了,郵件偏偏還沒有收到?

為什麼電話接線員要花這麼長時間去找我們的明細?

邏輯充分說明,因為有針對我們的陰謀。因為我們是被針對的目標。因為我們就應該被針對,因為我們被傷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是我們應得的。

當我們背著自我厭棄的背景,在低於自我意識的範圍內活動時,我們將不斷地從外部世界尋求我們所認為的自己是無用之人的證據。

這種期望大部分都是童年時期樹立起來的,某個我們親近的人,很可能讓我們感覺自己骯髒或有罪。結果我們現在經歷社會,總是做最壞的打算。

不是因為它必然正確或者樂意去做,而是因為這樣做感覺很熟悉。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是過去式牢籠里的囚徒。

如果我們可以採取那種我們本能地對待孩子的泰然自若,我們將會對周圍的成人鎮定很多。

小孩子有時候會做出令人發狂的舉動。他們對著照看他們的人大喊大叫,生氣地推開碗,扔掉你剛拿給他們的東西。但我們很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激動或受傷。

原因是我們不會認為小孩有不好的動機或是卑鄙的意圖。

我們尋求最仁慈的解釋。

我們認為他們可能有點累了,或者他們牙疼,或者他們對弟弟妹妹的降臨感到不安。

我們腦海里存儲了大量的供選擇的解釋。並且,其中沒有一種是會使我們感到恐慌或非常焦慮的。

這與在成年人中發生的情況相反。

如果有人在機場隊伍中擠進我們前面,我們自然會推想,他已經估計到他可以安然地利用我們。他可能正在為使我們苦惱而得意。但我們如果採用嬰兒解釋模式,我們的第一個猜想將會非常不同。

我們認為他可能是昨晚沒睡好,膝蓋痛,或者被愛人弄得心煩意亂。

法國哲學家Ella被認為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最好的老師。

他發明了一種讓他自己和他的學生在面對惱人情況時冷靜下來的方法:決不說那些人是壞人。

他寫道:「你只是需要尋找釘子。」

他的意思是:尋找那個使人們的行為變得嚇人的苦難的根源。

冷靜的思考方式是猜想他們正遭受著某種我們所不了解的痛苦。

想要成熟就要能想到這種痛苦,即使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明它。

他們可能沒有表現的那麼糟糕或者如他們的內心所承受的那樣。

他們可能看起來快活又驕傲,但是釘子一定存在,否則他們不會去傷害別人。

當別人使我們生氣,我們需要猜想那好鬥的表象下隱藏的動亂、沮喪、悲傷。

我們需要出其不意地對經常惹惱我們的人給予憐憫。

我們必須做出這種非常奇怪的舉動:以德報怨。

當然,我並不否認Ella教授以德報怨的觀點,但也不認為以德報怨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面對一些心理陰暗、自私自利的人時,我們內心多多少少會感到不舒服。過度的縱容和善良會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得寸進尺。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以德報怨,這種胸懷值得欽佩。可控制情緒不是一件說到就能做到這般容易的事。

但最關鍵的是,在遇到這些爛人的時候,以靜制動,他們的言行不過是想滿足私慾或是惹怒你,而你在被激怒之前,告訴自己:他們可能正遭受我們不能看到的痛苦。這樣就不會被一時的憤怒失去理智。

對於我們來說,自己的心情不受「爛人」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源於TED Talk之《碰到爛人時,該如何保持冷靜?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禾木的解憂鋪 的精彩文章:

TAG:禾木的解憂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