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永明老師談教育:父母干預會抑制孩子的創造力

李永明老師談教育:父母干預會抑制孩子的創造力

個人簡介

李永明老師,祖籍四川,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後在香港大學進行研究生進修少兒心理學,零八年開始從事教育行業,已經有十年的家庭教育經驗,舉辦過兩千多場家庭教育講座,幫助數萬名小朋友改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升和生活習慣,幫助數萬家庭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主張二十一世紀新式教育方法。

教育主旨:教育與生活相輔相成,教育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終歸宿。

在孩子玩耍時,父母親往往會在一旁助陣,其中不乏鼓勵讚美和誘導之詞,這種鼓勵式的教育一直被視為教子良方。然而,現在卻有一項研究顯示,父母的干預不論方法如何,可能都是不智之舉,也會抑制孩子的創造力。

GIF

美國心理研究協會(APS)新近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們玩耍時如果父母不在旁邊,會更有創造力。父母善意的參與和鼓勵,以往一直被認為具有積極意義,而現在的研究卻聲稱此類的參與可能具有負面的抑制作用,因為這樣的參與會使孩子的娛樂變成一種有指導的活動,讓孩子感到壓力而急於求成。正確的做法應是父母讓孩子自由發揮,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與創造力。

教育人士和家長們都在尋找可行辦法來幫助下一代發揮最佳的創造力,雖然父母的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有時侯這種參與卻適得其反,產生意想不到的揠苗助長負作用。許多孩子玩耍時並不願意有別人評判,也不願意別人幫忙。

研究人員曾錄影了部分孩子及其父母一道玩耍的情形,並對他們的創造力進行分析。父母和孩子間的交流被研究人員做了實錄,包括他們的語言語調、家長意見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家長參與程度的多少等。研究人員本指望家長參與度較多的孩子會有更好的表現,結果反而事與願違。孩子們與生俱來即有其想像力,他們能拼出各種的圖形,如寶劍、皇冠、游泳池等一系列創造性的圖案。原來期望那些懂得教子之道的父母,能使他們的孩子能發揮更好的創造力,結果也同樣得到反效果。

所有參與實驗的家長都努力扮演成功的家長,竭力給自己孩子各種幫助。然而,家長與孩子談的愈多,孩子的表現就愈差。

看到上面

二維碼了么?關注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斯互動英語 的精彩文章:

TAG:愛貝斯互動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