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Quanergy的發展真的遇到瓶頸了嗎?這事你得好好再想想

Quanergy的發展真的遇到瓶頸了嗎?這事你得好好再想想

近日,彭博社的一篇文章在自動駕駛圈中掀起了一番波瀾。

這篇文章標題為《一家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是如何迷失的》(How a Billion-Dollar Autonomous Vehicle Startup Lost Its Way),矛頭直指激光雷達公司Quanergy。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取了一些關鍵信息:

1. 與戴姆勒、日本最大的汽車照明公司Koito的合作疑似破裂;

今年7月,戴姆勒在灣區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而Quanergy並不在合作名單上,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家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在本月,Koito的發言人表示,他們還沒決定使用哪家公司的激光雷達。

Quanergy今年還沒有拿到一家汽車公司的訂單。

Quanery的CEO Louay Eldada則稱,與Daimler和Koito的合作正在進行。另外,現在Quanergy有大量客戶,但出於競爭原因無法一一列舉。

2. 產品與描述有出入,交付有困難;

作者通過採訪Quanergy業務合作夥伴,他們均認為「確實遇到了麻煩。」

在機械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參數上,Quanergy將參數一減再減,從2014年12月的300米降到2017年1月的200米;6個月後,又降到了150米;2017年年底,Quanergy則將這一參數改為「很遠」。

作者採訪了Quanergy一位前員工,他表示從未見過一台從生產線上下來的設備能達到宣傳的性能。另外兩位前員工則指出,顧客退回的有問題的產品並沒有人修補Bug。但Quanergy方面表示,他們並沒有收到用戶退貨。

固態激光雷達S3在性能表現上還無法滿足自動駕駛的要求。想要讓自動駕駛汽車符合高速公路路況,探測距離至少要達到200米,這樣在高速路上時速70英里(約合113公里/小時)時,車輛就能有6秒的反應時間。但S3的探測距離卻只有150米。

而在給彭博社記者做展示時,Quanergy只願意在會議室里進行,並以固件升級為由拒絕了戶外展示的要求。另外,在2016年,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學者親自測試了Quanergy的激光雷達M8,但測試效果並不理想。

3. Quanergy的IPO計劃擱淺,似乎在尋求收購;

小型、低價的激光雷達產品令Quanergy拿到1.6億美元投資,估值一度超過15億美元,並在去年秋天開始聯繫銀行準備IPO。但最近幾個月Quanergy並沒有在準備IPO,而是在尋求融資。有消息顯示,Quanergy的投資者(三星風投和車載感測器製造商森薩塔科技)已經對Quanergy不抱幻想,而Quanergy在在準備「找買家」。

4. 聯合創始人出走創業;

距離2016年CES發布會前幾個月,Quanergy的聯合創始人Pacala從Quanergy出走,成立了新的激光雷達公司Ouster。

5.唯一看起來比較正面的消息是:Quanergy將完成新一輪融資,並且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投資來自中國。

Quanergy 投資方三星透露稱,Quanergy 已經快要完成新一輪融資。Eldada 表示,可能會有三分之一的投資來自中國。


Quanergy真的前景黯淡了嗎?

針對彭博社一文,Quanergy在Medium上發文表態,並進一步強調了固態激光雷達的多重優勢:

與機械感測器相比,固態激光雷達更小,更便宜;

Quanergy的固態激光雷達內部設計不包括任何移動部件,它們的運行更為可靠;

此外,Quanergy表示,他們還開發了三維智能激光雷達感知軟體,並把硬體與軟體結合在一起。

對於產品的質量,Quanergy也有堅定的承諾:

Quanergy最近獲得了ISO 9001:2015認證;

S3固態感測器的IATF 16949汽車生產線認證;

2018年2月發布的M8感測器至今無質量問題返修;

Quanergy宣布為感測器提供兩年的保修,成為同行業內第一家有信心提供兩年保修的公司;

*在Twitter上,Quanergy獲得了一家機器人公司的支持


彭博社的文章,描述了一個「迷失」了的Quanergy。暫不論文章的觀點,回頭看看,Quanergy是真的不行嗎?

在2016年 的CES展上,Quanergy發布了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固態激光雷達感測器」的S3。當時Quanergy稱每台S3成本在200美元,如果訂貨量在一萬台,每台激光雷達的成本有望控制在100美元以下。

據雷鋒網了解,Quanergy的競爭力和創新性來自三方面:激光相控陣(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學集成電路(Photonic IC)和遠場輻射(Far Field Radiation Pattern)。其中激光相控陣是實現「固態」的重要技術。與傳統機械掃描技術相比,激光相控陣掃描技術有掃描速度快、精度高、可能性好的優勢。

「固態」激光雷達在當時也引起一些討論:因為Quanergy S3採用的是相控陣方式(Optical Phased Array),雖然這種方式在雷達等各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相關技術也足夠成熟。但是這一技術對於相關組件的尺寸要求很大,如何製造出如此大規模的器件,同時使它們能夠有效地運作成為一個系統,將是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換句話說,它離產品市場化還有一段路。

但是如果將視野擴大到汽車領域,就會發現,特斯拉也是如此。特斯拉也同樣經歷了高管出走、產品跳票的問題。在2013年,特斯拉還曾召回過約800輛Model S。去年10月,Model X甚至被《消費者報告》評為年度最不可靠車型。但這些並不影響特斯拉的研發和產品迭代。特斯拉的Model 3已經獲得了美國中型高檔轎車市場第一的份額(52%)。特斯拉目前已經成為各大新造車企業的標杆。

Quanergy所走的路線,與特斯拉是相似的。或許在公布固態激光雷達S3時,這款產品與宣傳的性能還有一點差距,但Quanergy仍然展開了一些合作,與合作夥伴共同進行後期的迭代、調試。而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維護,也有許多產品之外的影響因素。至於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對M8的測試,也是在2016年進行的,與今日的產品已不可同日而語。

Quanergy方面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Quanergy 現在的機械激光雷達是D5版本,有100 米、150米和200米。200米的M8 ultra,現在在有些場景下,比如看煤堆和電力線,現有的任何廠商的激光雷達都達不到M8 Ultra的水平,一方面是測距能力,另一方面是0.03度極高的角度解析度。另外,M8是全天候使用,不受雨水影響,而且D5 版本今年是0%返修率。」

從2013年開始至今,Quanergy已經獲得了來自戴姆勒、德爾福汽車、三星風投、森薩塔科技等的投資。三星風投和森薩塔科技的官方發言人在對彭博社的回應中,均表示對Quanergy保持信心。

而Eldada本人是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博士,專攻低成本、高精度激光雷達方向,創立Quanergy之前賣掉過3家創業公司。在解決問題方面,他應該有著豐富的經驗。

Quanergy本身並不將自己定位為服務汽車市場的公司,應用領域遍及汽車、數字地圖繪製、物流、機器人技術等方面。至於幫助政府在美墨邊境建設數字邊境牆的計劃,沒有具體的實施細節,也難以評估出其對Quanergy業務的影響。

眼下,對於Quanergy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加速迭代,用產品證明自己的實力。說到底,仍然是成王敗寇的故事,只要OPA的路線及時走通,Quanergy就能成為行業標杆、固態激光雷達領域的開創者;如果沒有及時走通,可能就會背負罵名,遭受質疑。

雷鋒網新智駕曾聽到 Quanergy 前員工這樣評價自己的前僱主:「Quanergy 的人都比較理想。」有理想,對行業來說並不是壞事,畢竟誰也不想做「人有我有」的產品,尤其是在市場前景極佳但競爭又激烈的激光雷達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低價只是宣傳噱頭?特斯拉恐怕永遠造不出 3.5 萬美元的 Model 3
「三匹馬的比賽」不再?微軟Azure強勢增長 「亞馬遜的威脅」已提前到來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