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親授上座前的調息

南懷瑾老師親授上座前的調息

為何教我們在打坐前調呼吸?因一般人調息不容易調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的叫風,細的叫氣。當氣到達好像不呼不吸時,微細最微細的那個叫息。天台宗的數息、聽息、調息是講息,不是講風,也不是鍊氣。息為何分三個階段?是科學上的問題,在此暫時不談。

上坐以後,先修風,手結亥母手印(密宗稱謂),也就是京戲的蘭花手。鍊氣時肩膀要端起來,讓手臂伸直,手放在胯骨上(手過長、過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裡面的五臟也自然都張開了,氣就貫通,所以,非用這個姿勢不可。

南懷瑾老師示範圖

下一步,鼻子吸氣時,小腹自然向內縮,氣吸滿了,不能吸了,就吐氣。吸時細、長、慢。放出時粗、短、急。往複這樣做,到了氣滿時,自己會不想做了,此時就不大起妄念了,然後由氣轉成息,心境自然寧靜下來,感覺到鼻子細微的呼吸,意念與息不要分開,吸入知道吸入,呼出知道呼出,吸入暖知道暖,吸入冷知道冷,意念與氣息始終相合,不能離開,如果有一念沒有感覺到息時,就是已經在打妄念了。慢慢慢慢如此練習,真到了一念之間,心息真的合一了,密宗的修法叫心風合一,「心風合一者,即得神通自在」,至於祛病延年,返老還童,更是不在話下。

覺得心息相依時,慢慢地,到了後來,好像呼吸停止了,念頭也空了,縱然有一點遊絲雜念,也不相干。此法最容易得定,最容易證果,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路,做有為功夫的話,就是有這樣嚴重。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臨命終時如何念佛往生
南懷瑾老師:功夫不負有心人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