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告訴你煲湯煲得越久越好的?
心悅結婚已經五年了,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婆家人,親戚朋友,甚至是鄰居都很喜歡她,丈夫也是對她疼愛有加。大傢伙兒都很羨慕心悅結婚這麼多年還能和丈夫恩愛如初,紛紛向她討教。
心悅每次都只是笑而不語,直到有一次,她終於鬆口,告訴我們說:「其實,婚姻的經營維護就像煲老火靚湯,煲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煎熬,耐心很重要,煲湯並不只是可以果腹的食物,更多的可以是傳達心意的媒介,那湯就不僅僅是湯,而是你的一份愛意了,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本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句很有人生哲理的話,豈料,同辦公室的向南一聽完就說到:「感情的確需要耐心,更需要持久的經營,但我學醫的朋友告訴我,煲湯並不是熬得越久越好的。」
「煲」,顧名思義,就是指用文火慢慢熬煮食物,為的就是使食物的營養成分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溶解在水中。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於是人們煲湯的時候短則兩三個小時,多則五六個小時,有的甚至熬一天,認為這樣就能很好的吸收其中的營養。
其實並不然,有科學研究表明,煲湯的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是有助於營養成分的釋放和吸收的,但過度的時間不僅會使菜肴失去原有的鮮味兒,還會對營養成分造成一定的損失。
那麼如何讓你煲的湯營養又好喝呢?
首先,選料要鮮。制湯的原料一般都是一些動物性原料,所以在選材料的時候需注意選那些鮮味兒足、異味小、血污少的,這些原料中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核苷酸等。
其次,時機要得當,很多人都覺得現殺的雞鴨魚是最新鮮的,其實不然,真正的鮮,是指魚、畜禽類殺死後的3~5小時之間,因為這個時候,是這些魚禽畜類肉中的營養最豐富的時候。
再次,就是注意調味料添加的順序。熬湯時要記住,不宜先放鹽,蔬菜類隨放隨吃,因為高溫容易破壞維生素。
最後就是煲湯工具,最好還是用陳年瓦罐來煲湯,瓦罐通氣性好,吸附性好,能夠很好的受熱散熱,這樣就有利於湯中的食材均勻受熱,平衡環境溫度,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
【本文由「靈素閣」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阿生,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身體老是出汗並非健康,當心患上了這些疾病!
※這10種「越吃越健康」的蔬菜,卻因為太難吃屢被「拋棄」!
TAG:靈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