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過於聰明,而愚笨的人又看不明白
最新
08-19
君子的所作所為都符合中庸之道,而小人的言行舉止都違反中庸之道。
文/you影視剪輯
孔子對「中庸」的評價甚高,他覺得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品德,根本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超越它,假如能掌控中庸的道理,就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可是,普通人又很少能做到這一點。這是為何呢?關鍵是因為:「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即是說:聰明的人過於聰明,覺得它不值得去實行,而愚笨的人又看不明白。
君子和小人在這方面表現就完全相反。君子的所作所為都符合中庸之道,而小人的言行舉止都違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符合中庸之道,是因為君子能時時居於中,不過亦無不及;而小人所以違背中庸之道,是由於小人對什麼都太在意,太肆無忌憚,不知也不遵守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誰都能理解的,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只有那些有品性的君子才能夠堅持到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趨向容易使人們急功近利,追求膚淺的外在的東西。而兩種極端的思維方式又容易使人們簡單地處理矛盾的兩個方面。對充足、成功、富貴、權力等,一直期望達到頂尖,人人在我腳下才好,而對空洞、挫敗、貧困、低下等,則唯恐降臨自己身上。


TAG:you影視剪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