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物變身表情包:一千歲的「海草舞」、「皮皮怪」來了

文物變身表情包:一千歲的「海草舞」、「皮皮怪」來了

近日,一組九宮格文物插畫在網路走紅,它們的原型多數來自南京博物院。形態各異的文物,在浙江台州美術老師王驄穎的筆下,化身為「寶寶不困」、「剁手俑」、「海草舞」等卡通形象。當飽經歲月的文物遭遇流行元素,任性得很可愛。王驄穎笑稱:「第一次來南博,就覺得這裡的陶俑特別萌,甚至有一種感覺,中國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已經get到漫畫技能了。」

陶俑是中國墓葬雕塑藝術品的一種,盛行於從東周到宋代的1500年間。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唐代陶舞俑,舞姿為唐代盛行舞蹈形式,好似雲間起舞,表現大唐盛世舞蹈藝術的優美。王驄穎說,陶俑的舞蹈類似踢踏舞,手上的姿勢也特別好玩,自己就想與現在的流行舞蹈做一個結合,於是便有了千年陶俑與海草舞的混搭。

現藏於南京六朝博物館的東晉人物陶俑,衣著為交領長袍加「無手」。不過人家可不是真的沒手,而是因為年代久遠,原來的木質臂膀腐朽殆盡。王驄穎大膽想像,聯想到了「雙十一」。她覺得,每個女人的衣櫃里總少不了一件衣服,所以就想到了「買買買」之後的「剁手」。

這張「寶寶不困」圖的原型是南博的一尊胡人吹笛俑。畫這張畫的時候,王驄穎因為見到可愛的文物太興奮,四個晚上失眠,最終得以成畫。取名的時候,苦思其想,最後敲定,就叫「寶寶不困」吧。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南朝人騎獸形銅燈,高19厘米,王驄穎則是將它聯想為騎著「皮皮怪」的勇士。

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九張插畫耗費了足足半個月。創作,常常讓王驄穎陷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她表示,自己喜愛畫畫,也熱愛旅行。每到一處,都會特別選擇到當地博物館打卡。遇到覺得可愛的陶俑,她就會先拍照,甚至是拿出速寫本,直接勾畫起來。

王驄穎說,畫這些插畫的初衷,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到可愛的作品後,可以走進博物館,去了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哪怕一點點,她也覺得很開心。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楊雯 郭鍇峰 編輯/韓瑜)

來源:荔枝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荔枝新聞 的精彩文章:

警惕!警惕!警惕!校園「騙局」又來了
荔枝軍事:美國同時到中俄的家門口挑釁意欲何為?

TAG:荔枝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