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每天古書畫:南宋 趙孟堅 作品選

每天古書畫:南宋 趙孟堅 作品選

趙孟堅是南宋末年的書畫大家,蘭花入畫,即始於趙孟堅。

趙孟堅擅長水墨白描水仙、梅、蘭、竹石。其中以墨蘭、白描水仙最精。他首創的墨蘭筆調勁利而舒捲,清爽而秀雅。

南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里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

《歲寒三友圖》瑩凈的紙面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操與美德。

《歲寒三友圖》亦工亦寫,梅花以淡墨襯染著用細筆、濃墨所圈鉤的花瓣,松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則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筆墨清新,充滿韻致,是幅極具人文精神的南宋小品。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弗利爾美術館藏

南宋 趙孟堅《墨蘭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墨蘭兩叢,生於草地上;蘭花盛開,如彩蝶翩翩起舞。蘭葉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圖用筆勁利,筆意綿綿,氣脈不斷,是趙氏畫蘭的代表作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頁》

南宋 趙孟堅《蘭石圖》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

南宋 趙孟堅 水仙圖(部分)長卷,紙本,墨本

縱24.5厘米,橫670.2厘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全卷繪水仙,布局疏密相間,繁而不亂。作者以勁挺勻凈的細描鉤勒花葉,再用淡墨渲染出陰陽向背。花葉紛披穿插,層次分明,姿態如生。

南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紙本 25.6×67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這一中國傳統觀賞名花,相傳為水中仙女所化,它凝姿約素、高潔脫塵、清秀俊逸,被譽為「凌波仙子」。歷代文人雅士多喜以水仙為題賦詩作畫,天津博物館藏《水仙圖》卷即是宋代畫家趙孟堅的名作。

本卷以白描(中國畫的一種繪畫形式,是用毛筆墨線勾描輪廓)線勾為主,以細長流利而勻凈勁秀的線描勾勒花葉,用淡墨暈染出陰陽向背,將水仙幽靜、婀娜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脫俗的清高氣節。《水仙圖》卷原無題款,僅在畫尾上角鈐一朱文方印「彝齋」。包首有乾隆行書題籤「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卷首趙孟堅自題書法水平不高,是後人作偽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純題詩,但元代張楧、劉笏、張伯淳三人題跋,乃是從《趙子固水仙圖並題長卷》移錄的。此卷「用筆尖細、流利,坡草尤極飄灑飛舞,從畫筆以至紙質、墨氣來看,確是宋人真跡無疑。」趙孟堅的傳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館藏《水仙圖》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趙孟堅筆墨風格的重要資料。

此卷曾經明代項希憲、杜瓊收藏,後入藏清內府。《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有著錄。解放後入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現天津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墨西哥繪畫:精湛的畫技
你肯定知道榮寶齋 可你知道它有一本繪畫秘譜嗎?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