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導演將正式啟用機器人演員 未來機器人取代人類?
隨著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需要,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影藉助這些技術而取得了高額的票房,比如《星球大戰》系列、以《復仇者聯盟》為首的漫威電影還有今年的《侏羅紀世界2》。
而現在好萊塢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是借用這些技術在人類演員的身上,導演
托尼·凱希望在他的新片《重生》中有一名真正的機器人演員去飾演一個角色。托尼正在和製片人尋求辦法,在動作上使用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出演,然後通過後期的美化克服現現階段機器人比較僵硬的面部表情。托尼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機器人演員得到美國演員工會的認可。
如果這個想法放到十年之前,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不過在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今天,似乎沒什麼不可能的。在阿爾法狗橫空出世之前,沒有多少人會認為機器可以在人類智慧巔峰的圍棋項目上戰勝人類,很多專家都認為人類將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阿爾法狗。但是他們猜對了一半,結果確實是壓倒性的,不過是阿爾法狗碾壓了代表人類的李世石,而在一年後進化版的阿爾法狗更是毫無懸念的碾壓了柯潔,從此之後再無人小看人工智慧。
對機器人的思考與恐懼再度襲來,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能否和人一起共存,好萊塢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像斯嘉麗·約翰遜的《她》、
艾麗西亞·維坎德的《機械姬》都在講述這樣的問題。
人們往往認為人工智慧會首先那些沒有技術含量、較為簡單的職業,但是事實上人工智慧首先淘汰的確實那些從事高強度複雜性工作的「金領」們,第一批就是摩根大通的律師們,打死他們都不會想到人工智慧居然讓他們第一個失業。在隨後的醫療、證券、製造業人工智慧都在迅速搶奪陣地:在醫療方面,原來開發一款新葯所需要的時間平均至少要100萬小時,而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現在這個數字是7周的時間;在證券方面,包括金融分析、操盤均由人工智慧一手操辦;製造業是最先使用機器人的前沿陣地之一,人工智慧的發展更是二次升級。現在就連騰訊NBA的球員精彩瞬間集錦都是人工智慧剪輯師做的,
包括篩選鏡頭、加特效、配背景音樂在內的
全部製作過程都沒有人類的參與。
所以當人工智慧機器人索菲亞在公開演講中說出:「我要毀滅人類的時候。」有人可能會笑,但是隨之而來更多的是不寒而慄,因為這份威脅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了。


※為何梁山好漢開始百戰百勝,出征方臘卻死傷過半,只因這3點原因
TAG:小安然說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