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舟媽媽:如何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

雲舟媽媽:如何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

雲舟媽媽

有書少年總編輯、曾任中信書院副總經理、資深媒體人,曾採訪過比爾蓋茨、蘇聯總理雷日科夫、柳傳志、林毅夫等國內外知名人士。

女兒雲舟,13歲,北京市某重點中學初一學生,小詩人小作家,至今在《語文導報》《中國少年作家》等媒體共發表了30多首詩歌和中篇小說。

2017年初,獲得中國少年作家班頒發的「百名中國少年作家」稱號,2018年8月成為首批中國少年簽約作家。

// 開欄語 //

讀好書,交好友,是少年時代最重要的兩件事。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了一位摯友。好的閱讀能帶給孩子們家長教授不到的人生智慧。

好的閱讀對於孩子三觀的形成、情操的培養、道德的完善、習慣的養成等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大文豪雨果所言: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一本好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絕對是一位比家長更有說服力的人生導師,它可以取代家長成千上萬句的嘮叨和說教,由此也可以改善日趨緊張的親子關係。

所以,在如今每個家長焦慮不已的當下,閱讀是解決孩子成長問題的萬能鑰匙。

從本周開始,我將與你陸續分享——如何用閱讀,化解孩子成長的煩惱?如果你在育兒方面有哪些困惑,也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 本周分享 //

暑假已過去大半,近日,我所在的北京市某重點中學的家長微信群里,媽媽們紛紛吐槽:

這個暑假,我家小孩簡直就是手機不離手,走路看,吃飯看,上廁所看,邊寫作業邊看,都不願意和我們多說一句話,我們說什麼都不搭理我們!

我家小孩一到晚上就組隊「吃雞」(一款手機遊戲名),玩得昏天黑地,好晚都不睡覺!

我偷偷看了孩子的手機,發現他居然下載了黃色網站,還有過瀏覽記錄,這可怎麼得了?

……

媽媽們對手機群起而攻之,認為手機是「萬惡之本」。

為了手機,孩子們和父母輕則頻繁吵架,傷害親子關係,重者孩子學業成績下降、逆反情緒嚴重。

近日更有新聞報道稱,孩子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而輕生,讓人痛心不已。

想了想,女兒雲舟也13歲了,我竟從沒有過這種困擾。

曾聽女兒提起,同學也曾向她推薦過手機遊戲,但她玩了一小會,覺得沒意思,就關了。

我好奇,問她為什麼?

她回答:「因為我有更好玩的東西,更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我對這些手機遊戲沒啥興趣。」

雲舟覺得更好玩更有趣的東西是閱讀與寫作。

從她幼年起我把她帶進閱讀的世界後,她漸漸看到了群山之巔的風景,也結識了更多有趣有益的朋友。

並慢慢把寫作視為自己的摯愛,自然而然地就對手機里的那些小玩意有了天生的免疫力。

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雲舟上一年級時,也曾感到無聊,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時光。

於是,我給她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快樂兒童的7個習慣》。

讓她明白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認真地完成,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的充實起來,才會不覺得無聊。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告別無聊的最好方式。

例如,我們可以找同學去踢球,做遊戲,我們可以K歌、玩拼圖、看書、在節假日我們可以去旅行、去運動,去擁抱陽光和大自然。

總之,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去做。

但是我們必須告訴孩子一個原則:如果用無聊的方式來打發無聊,你就會覺得更無聊。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沒有節制地玩手機、看電視,以此打發時光,你會毫無收穫,只會覺得更無聊。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如果家長出於升學的目的,強迫孩子發展某類興趣愛好,只會讓孩子心生厭惡,很難堅持下去,這樣的興趣培養方式無疑是很失敗的。

真正的興趣愛好,一定是讓孩子從心底喜歡,並能激發起他的學習動力和熱情,讓他願意一直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

作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註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可以廣泛多樣,它們不一定都能發展成為我們的優勢或特長。

但是我們從對它們的由衷喜愛中獲得了快樂和成長,讓我們結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這已經就足夠了。

和孩子商定並執行「手機約定」

有不少家長的做法是完全把手機和孩子隔離,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就可以免於讓孩子受到手機的毒害。

但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過猶不及。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如同洪水猛獸,來勢洶洶,但是讓孩子們不接觸手機是不可能的。

他們就出生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他們原本就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的學習、社交也都和手機發生著必然的聯繫。

另外,玩手機並不都是有負面影響的,例如,有一款遊戲叫「我的世界」,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等。

在全球2000多所學校里,「我的世界」已然成為教學工具。

在歷史、地理、物理、美術、數學、編程等課程中,通過還原歷史場景、觀察地殼運動、學習電路知識等,幫助老師教學。

所以對於孩子們玩手機,我認為,與其堵,不如導,那麼,如何導?

關鍵點是要家長要管理好孩子的手機使用狀況,不能讓孩子沉迷其中。

因此,如何讓孩子玩手機有度、有節制,受其益而不受其害,才是我們家長所面臨的新課題!

我的實踐經驗是:

家長需要和孩子達成一個「手機約定」,請注意,這個約定必須是家長和孩子協商後的約定,而不是家長單方面的約定。

這個約定最好用書面的形式貼在家裡的醒目位置。

「手機約定」包括三個方面:

約定孩子手機上的內容

首先,父母應該掌握孩子的手機密碼。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由於他還未成年,他可以使用手機,但家長有監督的權利。

其次,約定孩子手機上的內容。手機上的內容,分為學習(例如各類學習APP,英語詞典、聽書軟體等),社交、遊戲三大類。對於這三大內容,我們家長需要嚴格區分與對待。

低年級的孩子(三、四年級以下)如果擁有手機,那麼手機上的內容只能是學習與閱讀相關的內容,不能安裝任何手機遊戲和社交軟體。

有益的手機遊戲在經過家長的甄選之後,只能裝到父母的手機上。

高年級的孩子(三、四年級以上),他的手機上除了跟學習、閱讀相關的內容外,可以安裝社交軟體(微信)和有益的遊戲。

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已經有了社交的需求,也需要有更多的獨立性。

但需要和孩子明確,不可以自己下載任何沒有經過家長審核的手機遊戲或其他不適合他的內容。

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手機內容進行不定期抽查。

約定孩子用手機的時間

在管理好孩子手機上的內容後,就需要和孩子協商好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首先需要約定的是,寫作業時手機不可以放在身邊。

玩手機遊戲的時間需要約定為每天10-30分鐘(具體時長雙方協商),完成作業後家長把自己的手機給到孩子,到時間家長需要收走手機。

對於高年級的孩子,需要跟孩子約定好,每天學習的時候,手機不可以帶進學習的房間,不可以放在身邊。

如果需要用到詞典功能,家長可以為孩子單獨買一個。

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後,按照約定,孩子可以使用30-50分鐘的手機(具體時長雙方協商),用於他的社交和娛樂。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準備兩個手機,一個手機上裝跟學習相關的內容,另一個手機上裝社交和娛樂遊戲。

家長則重點管理孩子的第二個手機的使用情況。

約定好獎懲措施,並嚴格執行

家長需要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連續一周、一個月都嚴格執行您和TA定好的手機約定,那麼,孩子應該得到怎樣的獎勵?

相反,如果孩子一周內違反約定達到多少次,在自己的手機里裝載了不應該看的內容,或者偷偷利用其他時間玩手機,那麼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這些獎懲措施,家長們一定不能流於口頭,而要落實到位,才能將這個手機約定執行到位。

《正面管教》一書告訴家長,對於孩子的管理,我們需要和善而堅定。

那麼,對於孩子的手機使用,我們則需要和善而堅定地執行「手機約定」,而不是採取慣用的吼叫怒罵的方式。

家長自己做表率

最近網上有一張圖片讓我很震撼,圖中,一位媽媽帶著年幼的寶寶在乘坐地鐵,母子倆的手裡都拿著一本書,圖邊有這麼幾行字:

他們問她:「你是怎麼勸說你的孩子去閱讀而不是玩各種電子設備的呢?」

她說:「孩子們不聽我們的,他們模仿我們。」

是的,孩子就是我們家長最真實的鏡子。

所以,與其我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少玩手機遊戲。

不如我們自己先放下手機,不再不停地刷朋友圈、刷微博,至少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做到。

孔子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下班回家後,我們可以拿起書,陪著孩子一起閱讀;

周末,可以帶著孩子去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收穫一些精神食糧,學會欣賞藝術之美文學之美;

假期,可以帶著孩子去鄉村、去戶外,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無限豐饒和美麗!

手機並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利用得好,則可以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好幫手、好工具,社交的好朋友,如果用得不好,自然會傷及孩子的成長。

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將孩子的手機使用納入自己的管理範圍,並且首先戒掉自己無節制玩手機的習慣。

《柔性的專斷— 耶魯女孩成長記》的作者郭力老師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對此,我深表認同。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讓我們學會如何利用手機。

把它變成孩子有趣有益的高效能學習工具,和孩子一起收穫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例如智慧、視野、見識和社交技能。

而這些東西,正是讓孩子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不被替代的最重要素養。

文末福利大放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親子共讀 的精彩文章:

只有瘋狂地輸入,才能自由地輸出
孩子,謝謝你讓我學會了很多

TAG:有書親子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