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17歲少女7000元黑市賣卵」刷屏,「疼哭」還不是最可怕的

「17歲少女7000元黑市賣卵」刷屏,「疼哭」還不是最可怕的

微博上又爆出了卵子交易黑市的消息:17歲的女孩賣卵以換取7000元,吸卵時疼哭在手術台上。可怕的是,視頻中出現的不止一個未成年少女,她們中最小的,可能有十四五歲。「促排針就在(十幾個人混居)的宿舍里打」,「把我拉到一個農村那種二層小樓里,用針管取卵」,連打7天的「營養針」實為促排針,有的女孩子剛打了3天就出現了腹水……黑市取卵公司的惡行令人髮指。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暴利卵子的新聞了。早在2011年,就有「黑市誘惑名校女生高價賣卵的」的新聞報道;2016年,甚至曾有新聞稱17歲少女賣卵時被一次取卵21顆、險些丟掉性命。

促排卵葯,對卵巢傷害極大

眾所周知,卵子捐獻的目的是原為了做試管嬰兒。試管嬰兒的學名叫做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分為超排卵、取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黃體支持、隨診等幾大步驟。

簡單地說,就是先使用促排卵藥物讓女性能一次排出多個卵子,而後取出這些成熟的卵細胞,在體外受精,之後通過藥物讓女性生殖系統進入懷孕的狀態,最終將受精卵植入到子宮腔內繼續發育的技術。

圖 | KHN.org

卵子捐獻者會參與到的環節是超排卵與取卵,但就是這2個環節,會給卵子捐獻者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與風險。

促排卵藥物的注射,可能引發捐獻者情緒波動、腹脹腸鳴、卵巢區域腫脹,還可能引起暫時性的類絕經癥狀(陰道乾澀、熱潮等)。而這些癥狀對健康的損害跟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比起來,還算是很輕微的。

卵巢過渡刺激綜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是促排卵葯很嚴重的併發症,它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器質性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在美國,約有5%的卵子捐獻者會遇到這種併發症。OHSS的主要癥狀是胸腹積水、卵巢囊性增大,同時還可能有脫水、血液的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腎衰竭、中風等[4]。

另外,雖然只有1%的概率,但促排卵葯還可能導致卵巢扭轉。而一旦卵巢扭轉,就切斷了卵巢的血液供應,很快就會出現卵巢缺血、壞死的嚴重後果,將不得不開腹手術切除壞死的卵巢

發表在《Nature》的兩篇科學報道也表明,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卵子捐獻對於女性健康的影響。報道中也提到,雖然現在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促排卵葯與某些癌症的關係,但已經有研究者認為,促排卵葯可能會提高某些特定癌症的發病率[5][6]。

取卵手術更添創傷

取卵手術不需開腹,只是在B超引導下,用針刺穿陰道壁,刺入卵巢,將卵子從卵泡中吸出來。

但是,B超引導並不是萬能的,手術過程中,子宮、膀胱、腸管、血管及其他卵巢周圍的盆腔結構都有可能被損傷。如果創傷嚴重,可能還需開腹修補損傷。另外,手術還可能造成卵巢急性損傷、出血、感染、甚至不孕

美國卵子捐獻網站指出,此類併發症的發生率在1‰-2‰[4]。發生率儘管很低,但這是人群概率,一旦某個卵子捐獻者不幸遇上,那對她來說就是100%的傷害。

正規醫療機構尚不能百分百地避免這些併發症,那些卵子買賣的中介中提供取卵手術服務的機構就更不靠譜了,可能只是一些沒有獲得生殖輔助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甚至是沒有醫療機構資質的黑診所。那麼這些併發症的機率只可能會更高。

圖 | dailymail

賣卵,違法

私下的卵子買賣行為,是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衛生部頒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中也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3]。

而衛生部的另一項法規《人類生殖技術輔助規範》中對贈卵也做了限定:「贈卵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以任何形式募集供卵者進行商業化的供卵行為」[2]。

雖然沒有禁止贈卵,但我國對於卵子捐獻的限制非常嚴格,《人類生殖技術輔助規範》規定「贈卵只限於人類輔助生殖治療周期中剩餘的卵子」[2]。也就是說,捐獻者必須也是需要做試管嬰兒的女性,而且她在進行完相關的治療後還有剩餘的卵子,如果她同意捐獻,這才是合法的卵子捐獻。

不用專業人士告訴我們具體數據,我們也能知道,這樣合法捐獻的卵子,數量肯定極少。

姑娘們,請遠離賣卵捐卵

限制和禁止卵子捐獻的舉措不僅僅是我國在實行。加拿大《人類輔助生育法案》也將卵子捐獻明確列為限制行為,且將給卵子捐獻者報酬列為禁止行為。而日本則完全禁止卵子捐獻。

1988年我國國內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我國不孕率在6.89%,且近年有上升趨勢。大家也許會覺得,法律對卵子捐獻限制得如此嚴格,客觀上不是催生了卵子黑市嗎?為什麼不能讓卵子捐獻跟精子捐獻一樣合法化、公開化呢?

但實際上,捐獻卵子與捐獻精子有很大的不同。男性捐獻精子,對身體幾乎是毫無損傷(只要不是想靠捐精發家致富)。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放開卵子捐獻,那麼,若一位女性為了成全他人的父母夢,自己卻再也做不成母親,該由誰來賠償她的損失?

在法律還不能完善地解決這些問題時,暫時限制卵子捐獻或許是目前來說符合更多人利益的選擇

姑娘們,千萬別為一時的利益,而讓自己的身體健康承受如此大的傷害。什麼都不該換走你的健康。

作者:魚在在藻

感謝果殼達人大侖丁對本文的貢獻

編輯:Iris, Luna

參考文獻:

[1] 暗訪卵子黑市:名校女生萬元「捐卵」

[2]《人類生殖技術輔助規範》(2003年10月1日施行)

[3]《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

[4] Egg Donor Risks & Complications

[5] Health effects of egg donation may take decades to emerge

[6] Ethicists and biologists ponder the price of egg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NASA新發現,四捨五入……還是沒有發現外星人
恐怕你從來沒看過這種月全食、火星合月的天照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