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部編本」語文教材,你知道多少?

「部編本」語文教材,你知道多少?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文學、文化的載體,是教育改革的「馬前卒」。新中國成立以後,語文教材已經經過十多次的改革,這一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最徹底的一次改革。上次改革形成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政出多門」的時代將要結束,迎來了教材的大變臉,高考語文總分180分已成定局。

一、部編本是怎麼回事?

所謂「部編本」就是由國家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之前的教材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之所以要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就是因為現有的多版本教材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很難讓教師、學生把握、適應、遵循,很難彰顯「部編本」的引領、指導、示範作用。

「部編本」教材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了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不斷提升,有助於統一教育思想,統一教學導向,統一考試藍本。部編本語文教材,課文的選編強調經典性、文質美、宜教學、連續性的特點。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5年有餘,而以往教材編製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這充分顯示了部編語文教材的權威性和重要性,是經過錘鍊、檢驗的結果。

二、與以往教材不同,本版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打破傳統,先識字教學,後拼音教學。

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後,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師的教學規律。

2.傳統篇目增多,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之魅力。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古詩文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例,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這是一個最大的亮點,是集中國傳統文化和革命教育之精華,恢復了八十年代以前教材在這方面的原有風貌,是愛黨、愛國教育的需要,是許多進步學者呼籲的結果。

3.倡導親子閱讀,濃化閱讀氛圍。

新教材對家長提出最大的「要求」莫過於「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把親子閱讀編入教材,納入教學,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教育,這是另一大亮點。

這種編排特色,能很好地推動全民閱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猶太人為什麼聰明?就是猶太人善於學習,善於閱讀,閱讀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成為一種全民行為,上升為一種國家行動。推行全民閱讀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大舉措,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意義,是中華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4.強化閱讀本體作用,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口語交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語文的人文本質的體現。讀是寫和說的基礎,加強閱讀才是根本,是源泉。不強化閱讀的本體地位,去捨本逐末地談寫作和說話,是隔靴搔癢,是揚湯止沸。

5.五俱全,才是最好的

「課內教讀」、「家生同讀」、「課外導讀」、「學生自讀」、「社會輔讀」,是實現學生學生閱讀社會化的可行性路線圖。這也是消除目前學生讀書少的弊病的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起到在教材中某種糾偏的作用。這就要求學校、語文教師、社會、社會工作者要在閱讀上想辦法、下功夫、謀出路。

怎麼樣?聽了小編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部編本」語文教材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班主任老師 的精彩文章:

致:所有不是「優秀教師」的優秀教師

TAG:小學班主任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