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是川端康成的雪國,也是日本最文藝的一片鄉下

這裡是川端康成的雪國,也是日本最文藝的一片鄉下

日本人大多喜歡獨處,安靜的世界,這大概就是這個國家的藝術展文明全世界的原因。

現代的都市人,大多都有兩個同樣的愛好:旅遊和看展。也許我們迷戀看展和旅行,只是迷戀在與現實生活保持著一定距離的狀態下,放鬆心靈和掌控時間的感覺吧。

每年3月的瀨戶內海藝術節,都會吸引文藝青年前去打卡。瀨戶內海的藝術感是清澈透明的。但在日本的最南端,還有一個地區的美術展打破了傳統藝術展的形式,衣食住行,參觀遊玩都是藝術的一部分。

這個藝術的烏托邦就是7月29日剛剛開幕的,三年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2018

舉辦時間:2018年7月29日~9月17日

票價:成人3500日元,高中生以上3000日元,

初中生及以下免費

網站:echigo-tsumari.jp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每三年舉辦一次,始於2000年。藝術祭以「土地」為主題,總策展人是打造了「瀨戶內海藝術祭」、「水與土藝術祭」的北川富朗。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舉辦理由和瀨戶內海藝術祭的舉辦原因一樣:日本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後妻有的老齡化和人口流失愈發嚴重,房屋和農田不斷被廢棄。

出生於新瀉的北川富朗覺察出了這種衰敗,試圖用藝術來激發這片土地所潛藏的巨大活力。於是他用十幾年時間,打造了「大地藝術祭」這個漫長的項目。

乘坐移動的美術館,前往川端康成的雪國

▲▲▲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川端康成《雪國》

越後妻有坐落在越後地區最南端,是新瀉縣包括十日町和津南町在內的一片760平方公里的鄉村區域。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就在這裡。

前往越後妻有有兩種路線可以選擇。

第一種是從東京出發,搭新幹線。這是最常見也最方便的辦法,到越後湯澤站只要1小時50分鐘。

不過Alex卻更推薦另一種路線:火車或者飛機來到離新瀉機場不遠的新瀉站,搭乘夢幻般的美術館列車——JR東日本的「現美新幹線」。

「現美新幹線」是2016年推出的一列藝術與速度結合的神奇列車。車身上的圖案來自蜷川實花的作品「長岡的花火」,艷麗的煙花在高速移動中會形成及其絢爛的視覺效果。

不僅僅是外部塗裝,列車的內部被打造成了一座「移動的美術館」。每一節車廂,都由不同藝術家打造,有的是畫廊,有的是互動空間,甚至還有咖啡廳。石川直樹、松本隆、小牟田佑介的作品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更具特點的是,現美新幹線大部分的車廂都是自由席,乘客可以在車廂內自由走動,隨意在喜歡的藝術作品前落座。當然,座位也都是面朝作品的方向。

田野與自然,這裡的一切都是展品

▲▲▲

「大部分20世紀的現代藝術品,你在東京或者哪裡看,沒有差別。但在越後妻有不一樣,這裡的每一條路,每一根草,都是展覽空間的一部分。」

——北川富朗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顧名思義「大地」是整個藝術祭的核心。

2018年藝術祭以「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為主旨,以越後妻有當地的地理樣貌和人文風土為線索,將藝術作品按照「跳躍的斑羚」——里山·土木篇和「鮭魚跳龍門「——信濃川·河流階地篇這兩個主題線路進行設定。

以廣袤的土地為舞台,整個越後妻有地區就是一座大型的美術館。

2018年光展出的新作就超過100件,作品總數超過300件。它們大多「不安於室」,散落在越後妻有的田野、河川、森林、農屋、校舍間。

Palimpsest:空の池

Leandro Erlich | 2018

《Palimpsest:空の池》的位置在里山現代美術館中心正方形的水池中。從一樓看,這只是普通的淺水池,但走到二樓特定位置後再重新觀察水面,整個水池彷彿變成了一面巨大的鏡子,反射著天空和建築物。如同創造了與現實世界在水面相接的,一個完全平行翻轉的世界。

稻田

Ilya & Emilia Kabakov |1999

第一屆藝術節的一個代表作品「稻田」,是由莫斯科藝術家夫婦Ilya & Emilia Kabakov創作的。1999年他們來當地考察,看中了這塊荒廢的七層梯田。

Kabakov夫婦原本計劃在這裡擺放幾個鋼板裝置,表現農民從耕田、播種、插秧到收割的動作剪影。但為了說服田地主人福島先生重新啟用廢棄的田地,最後的方案變成了在稻田裡安放福島一家人做農事的剪影。

結果,這件作品的圖片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成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標誌性作品。福島先生受到鼓舞,又恢復了耕種。

從梯田生出詩意文字,正在農作的人們的雕塑,再現了犁田、播種、插秧、割草、割稻等農耕過程,與越後妻有梯田的自然環境巧妙融合。

Light Cave

MAD Architects | 2018

友情提示,這裡看似有平靜的水面,和上文的空の池非常相似,但其實沒有一滴水。

這裡原本是越後妻有地區著名的清津峽谷隧道,中國建築工作室MAD Architects從這裡獲得靈感,為清津峽溪谷隧道的牆面覆上光滑的不鏽鋼板,山中泉水返照著溪谷半圓形的倒影,又被不鏽鋼鏡面再次反射,兩次的投射形成了夢幻的「水盤鏡」。

這個作品非常強調觀看者的體驗,觀看者還可以登上二樓,透過足湯頂上的圓形天窗觀賞自然光投射下來的陽光。人與環境、人與人的互動都是絕妙的。

為了那許多消失的窗戶

內海昭子 | 2006

廣袤的田野中,豎立著白色窗框和被微風吹起的白色窗帘,日本藝術家內海昭子用藉此展現天然環境下自然的寧靜。

同時也提醒那些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居住的人們,不要忘記還有如此美好的風景。

有趣的是,當地人對大地藝術祭,最開始是懷著強烈的抵觸情緒的,但如今,當地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卻和藝術祭建立了深刻的彼此互助、依賴的關係。

其實,「人與自然」本就是藝術的一部分。藝術也本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誕生出來的。

在大地藝術祭中,藝術其實只是催化劑,每一位藝術家都在用作品超出現有的藝術框架,創造出與當地自然、文化有更深銜接的作品。也在為每一個觀看者講述對當下的自然,當下的物與人的珍惜之情。

去看一看在那片大地之上,藝術與人,如何和諧而詩意的棲居吧。

文:Alex

圖: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醬游er 的精彩文章:

MUJI 堅持了30年,做了一件超酷的事情

TAG:醬游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