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了解的古代軍事家吳起

我了解的古代軍事家吳起

認識中古代有個軍事家叫「吳起」,今讀《春秋戰國》終算對他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吳起:公元前440-前381年,衛國人。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改革家,著有《吳子兵法》,後人將他與兵聖孫子齊名連稱「孫吳」,「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少年吳起懷有遠大志向,曾跟其母說,不幹成一番事業,決不回家鄉見你。早年他事奉魯國,當時魯與齊交兵,為得國君信任,不惜殺死自己的齊國妻子(殺妻之事被後人詬病),終於魯穆公拜吳起為將,大敗齊軍。後遭齊人詭計陷害,穆公對他疑心,他不再受信任和重用。

無奈之際,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先後受到魏國兩代君王的重用。魏文侯時期,他為主將率軍與西方的秦國軍隊交戰,多次大敗秦軍,收復大片土地,擴大了魏國的範圍,鑄就了魏在列國中的強勢身份,也為自己在魏國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基礎。

魏武侯時期,為完成先王伐楚的夙願,他與武侯一道率軍攻打楚國,一改以往「聯合齊、韓、趙,襲擊鄭國,引誘楚國出兵」的戰略,大隊人馬直奔楚國北方重鎮大梁。得益於吳起事先做了周密謀劃,與城內守軍經過一番鏖戰,魏軍成功奪得大梁(不久魏國遷都至此)。

就在君臣在大梁城內慶賀大捷之時,魏武侯得到情報,楚王正率大軍前來迎戰,又報齊國正在偷襲魏國,聞聽此訊,武侯大驚失色,而此時吳起不但毫無懼色,甚至喜於言表,因一切盡在他的謀劃之中。

馬上向武侯細說:他事先安插一批勇士佯裝商人,深入大梁城內作為內應,配合攻城大軍才得以奪取大梁;他早算到齊國會在魏出兵之際,偷襲魏國,於是派人去韓國,告韓乘齊國出兵魏國之時偷襲齊國;又派人去趙國趁楚國軍備空虛之機攻打楚國。這樣就巧用他國軍力為自己助力解憂。而對韓趙兩國而言,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天賜良機收復失地,擴充自己的領地。

再說,前來迎戰魏軍的楚國軍隊聽說自己後方被趙國襲擊,本就疲於奔命的楚軍,根本無心戀戰,交戰不久魏軍又大獲全勝。而偷襲魏國的齊軍由於國內遭韓軍偷襲,不得不改變戰略從魏國撤兵回國。

這次魏楚之戰,帶動齊韓趙參與,涉及當時七雄中的五國,影響大半個中國。值得關注的是,戰爭形勢正如吳起所料,朝著利於魏國方向發展,充分展現出吳起卓越的軍事天才!

按照預先約定,魏武候欲將「相國」大印授予吳起,即將實現他「消滅列國一統江山」宏圖大志,可由於他的出眾才能,武侯恐威脅自己的君位,對他存有戒心,特別是朝中權貴想到或因他將失勢,對吳起竭力排擠打壓。最終君臣密謀殺去此人免於後患。

可惜,懷著一腔報國熱血的吳起,非但不能掌握朝政大權,還遭遇殺生之禍。他不得不再次出逃,倉皇之際他捨棄家眷,只帶著兩個心腹和一些保鏢,奔赴楚國尋求棲身之所。

楚國剛剛遭遇魏國的打擊,對於這位「仇敵」來降,又是怎樣的態度呢?

朝中重臣對吳起前來避難,大都漠視,甚至仇視。只有楚悼王愛才心切,對吳起前來投奔,他捐棄前嫌心生歡喜。他知道吳起乃天下大才,非常人能比,一旦為我所用,將是楚國之大幸!

經歷長途跋涉奔波,度過途中艱難險阻,吳起一行人終於到達楚國都城,他受到楚王的隆重熱情接待。楚悼王空有興國大志,無奈朝中權臣思想守舊各懷私慾。他馬上就想任命吳起為「令尹」,掌管朝政大權。

儘管吳起對朝政大權仰慕已久,可其時初來乍到寸功未立,難以服眾,堅持不授,楚王派他去北方某地擔任郡守。後楚王用他的計謀,很快奪取了南方的夷蠻之地,擴充了楚國的疆域。

在與楚王的議政中,吳起提出自己的施政主張:整頓朝政,革新除弊,增強國力。先破魏國,再攻齊國,西除秦國,一統天下。深得楚王讚賞,對他更加器重。

雖然朝中宗室舊臣對吳起擔任令尹心懷不滿,然而大王信任也無可奈何。當政治改革損害其自身利益時,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密謀串通伺機反撲,欲除去吳起這心頭之患。

楚國在吳起的改革治理下,很快出現了明顯的效果。幅員遼闊,百姓安居,國力強盛,軍力大增,已經具備了出兵攻打魏國的條件。就在吳起所帶楚軍與魏軍大戰之時,後方傳來楚悼王去世的消息。吳起安排副將駐守待命,自己急速趕回奔喪,欲與宗室及太子周旋鬥志,匡扶楚國朝政,成就先王大業。

可他還是晚了一步!朝廷局勢已被宗室舊臣控制,在楚王靈柩旁,他被亂箭射中身負重傷,後又被新君處以車裂分身。

吳起,這位威震列國的軍事家,政治改革家,終未能實現他一統天下的雄偉志向,最後竟落得車裂分屍的可悲結局!

其實,在天下動亂群雄紛爭豪傑並起的春秋戰國時代,以悲劇結束人生的英雄,又何止他吳起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廉之作 的精彩文章:

日前辦理銀行卡的囧事

TAG:尚廉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