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堅持一個小動作,膝關節多用好幾年!

堅持一個小動作,膝關節多用好幾年!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老年病之一,可以說所有人老了都會得這個病!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就像小汽車一樣,開了這麼多年軸承磨壞了!

有的車用料好(基因好)或者保養好(未出現過嚴重損傷),軸承就會壞的晚一些(起病晚),相反則早早就需要修理了(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早至四十多歲發病)。

癥狀往往從上下坡路或樓梯時的膝蓋痛開始,偶伴腫脹,時輕時重。但由於是老年病,總體趨勢是在加重!(小齊醫生的豆比導師蔡諝教授常開玩笑說,要研製一種葯叫「返老還童葯」才可以治這個病。很形象的說明了問題)。

骨關節炎到了晚期,膝關節嚴重變形,疼痛、活動受限明顯,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嚴重受影響,這時只有膝關節置換手術才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提到開刀,每位患者朋友心裡都會咯噔一下。其實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每天堅持一個小動作就可以讓膝關節更耐用,遠離手術!這麼神奇?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的惡性循環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會因為怕疼而不敢運動,其實這是不對的!

不進行鍛煉會使大腿肌肉(股四頭肌)萎縮,直接導致膝關節的穩定性變差,關節間的摩擦加劇,骨關節炎進展更快,疼痛也愈發明顯和頻繁,患者因此更不敢活動,膝關節陷入惡性循環!

尤其是中老年人,身體一旦停止鍛煉,心肺功能會漸漸變差,肥胖、「三高」等代謝病也會隨之而來,運動耐量進一步下降,身體狀況陷入惡性循環!

要解決問題必須在源頭遏制!

坐位直抬腿練習

方法:坐穩,保持膝關節在座椅範圍外,整條腿用力綳直並保持水平狀態,同時用力勾腳尖,此時可明顯感覺到大腿肌肉(股四頭肌)緊張。

鍛煉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以大腿肌肉微感疲勞為宜;注意每天多做幾次,並且一定要堅持!

坐位直抬腿練習的好處

別小看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它對延緩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進展非常有效!

1. 坐位直抬腿練習通過加強股四頭肌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讓關節更耐用!

2. 強勁的下肢力量可以使中老年人在戶外活動中更不易跌倒受傷!

3. 收縮下肢肌肉可以促進靜脈血迴流,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4. 坐位直抬腿練習屬於一種非負重鍛煉方法(即鍛煉過程中膝關節不承重),練習中不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純天然無污染不含任何添加劑哦!

5. 您可以在看電視時進行,在打麻將時、玩電腦時、織毛衣時、逛朋友圈時、瀏覽小齊醫生的文章時……只要坐著的時候都可以進行!真正的方便到家!

雖然坐位直抬腿練習有這麼多優點,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作為一種靜息狀態的肌肉鍛煉方法,它是替代不了戶外運動的!

「生命在於運動」,膝蓋疼痛亦不能阻止運動中的生命!但您重返戶外前,先堅持這個小動作,讓膝關節變得更「穩定」吧!

不損傷膝關節的下肢肌肉鍛煉方法,您了解嗎?

鍛練下肢肌肉力量可以保持良好的體形、避免關節在運動中受傷。鍛煉方法有很多,如深蹲、跳繩、爬樓梯、爬山和蹲馬步等,對於健康人來說這些方法都可選。

而對於膝關節有過損傷的朋友,上述方法不僅會加重關節軟骨損傷,還容易在運動中因突發的疼痛而出現意外。

下面向您介紹幾種在家裡就可以完成,對關節沒有損傷的非負重鍛煉方法:

1. 直腿抬高練習

可以鍛煉膝關節周圍肌肉。

【具體方法】

仰卧位,雙肘支撐穩定身體,左腿彎曲,右腿用力伸直,腳尖上勾,緩慢向上抬腿至腳後跟抬高15厘米左右高度,停留3秒後緩慢放下。

重複10次後換另一條腿。如果覺得輕鬆,可在腳踝處加負重,比如一、兩袋鹽,以增加練習強度。

2.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

可以鍛煉大腿前側肌肉。

【具體方法】

腿部盡量伸直,用力保持大腿肌肉繃緊,5秒後放鬆。重複10次後換另一條腿。

3. 夾枕頭練習

可以鍛煉大腿內側肌肉。

【具體方法】

平卧位或坐位,雙腿彎曲,雙膝中間夾一個枕頭,雙膝同時用力並保持5秒後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

4. 側抬腿練習

可以鍛煉大腿外側肌肉。

【具體方法】

扶好避免跌倒,左腿站立,右腿向側方抬高,停留3秒後緩慢放下,重複10次後換另一條腿。

如覺得輕鬆,可側卧位進行抬腿鍛煉,並可在踝部負重以增加鍛煉強度。

5. 坐抬腿練習

可以鍛煉髖部肌肉和大腿肌肉。

【具體方法】

坐直、雙膝彎曲,左腳偏向後、腳尖點地支撐,緩慢抬高右腿,停留3秒後緩慢放下,重複10次後換另一條腿。

6. 踮腳尖練習

可以鍛煉小腿肌肉。

【具體方法】

雙腳同時踮起腳尖,停留3秒後緩慢放下。重複10次為1組。

以上內容源自網路,部分作了修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保健 的精彩文章:

一套從頭練到腳的經絡操,徹底打通經絡百病消
刮幾根手指,一次搞定十幾種病,太實用了

TAG:生活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