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生的憂患,所以選擇死得安樂

因為生的憂患,所以選擇死得安樂

安樂死一詞源自於希臘語euthanasia,由eu(好)和thanatos(死亡)兩部分組成,直接意思就是美好的死亡,同時意指讓患者沒有痛苦地死去。

目前世界上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只有荷蘭和比利時。而其他國家地區安樂死合法化的前提,都僅針對重症患者自願終止延續個人生命治療的情形。包括奧地利、丹麥、法國、匈牙利、德國、斯洛伐克、挪威、瑞典、西班牙、瑞士,美國俄勒岡、夏威夷等六個州,以及幾天前剛剛通過法案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

生和死,是生命形態不可避免的開端和終結。所以涉及到非自然死亡的安樂死,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是不合法且極具爭議的。

誕生總是伴隨著喜悅,而死亡恰恰相反,通常令人感到畏懼。而在這個世界上,卻也有人為了自己可以死亡而抗爭。也許是因為生的憂患,所以選擇死得安樂。

1967年,西班牙人雷蒙·桑佩德羅因為跳水意外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他開始了數十年生不如死的卧床生活,也同樣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對自己死亡權利的爭取。

卧床的雷蒙·桑佩德羅

1993年,時年50歲的雷蒙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許他由別人協助自殺被拒,一路上訴到歐洲人權法庭仍未得償所願。最終,雷蒙於1998年在「未能證實身份的人士」協助下服毒自殺。西班牙警方逮捕了其女友,但隨即約3000名雷蒙的老鄉陸續向警方自首,稱協助其自殺致使警方的調查最後不了了之。雷蒙爭取死亡的事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在04年被改編成了電影《深海長眠》。

電影《深海長眠》海報,該片獲得2005年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我國安樂死正式走入大眾視線則是在1986年。那一年,山西人王明成因為給身患絕症的母親實施「安樂死」,引發了全國關於安樂死的討論。1988年1月22日,鄧穎超鄧大姐在聽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午間半小時》節目中關於安樂死的討論後,也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致信寫道:「我認為,『安樂死』這個問題是唯物主義者的觀點。我在幾年前已經留下遺囑,當我的生命要結束,用不著用人工和藥物延長壽命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搶救的辦法」。

釋放後的蒲連升接受央視採訪

因此王明成和當時的主治醫生浦連升,被公訴機關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在看守所關押了1年3個月後,被法院宣布無罪釋放。蒲連升後在央視的訪談中說道,「檢察機關(起訴我)是故意殺人罪。在看守所里總共呆了492天,這個我是記得最清楚,我認為我是冤枉的,我作為一個醫生,在我醫生範圍之內,盡我醫生的職責,減輕病人的痛苦,何罪之有,往事不堪回首」。

而身在美國的醫生兼病理學家傑克·科沃基恩就沒有這樣的好運。1990年,他為一名診斷患有老年痴呆的女性患者珍妮提供了第一例安樂死服務。根據科沃基恩的律師說,從1990年到1998年,他幫助了130個臨終病人。

傑克·科沃基恩真實經歷改版電影《死亡醫生》海報

1999年,傑克·科沃基恩因二級輕度謀殺罪被法院判處了有期徒刑10-25年,服刑八年後獲得假釋,條件是他不再為其他人提供自殺建議。同樣,傑克醫生的故事在2010年被改編成了電影《死亡醫生》,片中傑克醫生最後在法庭放棄自辯一幕,尤其令人動容。而現實生活中,82歲高齡的傑克·科沃基恩也出席了該片的首映禮。

傑克·科沃基恩和主演阿爾帕西諾在電影首映禮,圖片來源:時光網

傑克·科沃基恩堅持認為自己是為病患提供了一項有尊嚴且專業的服務,但同時他也拒絕病患因為抑鬱而要求離開這個世界的請求。最後即使被判入獄,傑克也態度堅定的認為「這個世界對待安樂死和協助自殺的態度十分偽善」。

今年6月,85歲的台灣前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為身患胰臟癌,不堪病痛折磨,也選擇了在瑞士蘇黎世的「尊嚴」診所執行安樂死。

傅達仁告別採訪畫面

傅達仁曾於去年11月前往瑞士「尊嚴」診所申請通過安樂死服務。因為台灣尚未通過安樂死法案,所以他的選擇也在台灣社會引起了許多關注和討論。不過,傅達仁的選擇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採訪中傅達仁提到「其他藥物都不管用,只有瓶裝嗎啡了(止痛)」,並稱自己平安無遺憾,「我按照上帝的指示,明天我要走到他的腳下跟著他走,我要蒙主恩召,安息主懷。已準備好前往終點站,只盼不再為病痛所苦」。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尊嚴」診所是一家專為絕症病人提供「安樂死服務」的機構,也是瑞士唯一的一家能幫外國人安樂死的診所。對於沒有通過安樂死相關法案國家地區,又有相關需求的人們來說,這個地方有著別樣的「吸引力」。

百度貼吧相關截圖

事實上,自安樂死走進大眾視野開始,爭議就從未停止過。

2016年,英國BBC的一部關於安樂死的紀錄片《如何死亡:Simon的選擇 》( How to die: Simon』s Choice)在播出當晚觀看人數就突破了120萬,並引起了英國社會強烈的轟動。

片中主角Simon是一名運動神經元病患者。患有這種疾病的病人會逐漸失去語言能力,進而癱瘓,最後呼吸衰竭而死。隨著病情惡化,被病魔持續折磨的Simon決定前往瑞士執行安樂死。在紀錄片里可以看到,在生命最後的時刻,在用手機播放遺言後,Simon幾乎是有些急切的打開了決定生死的開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部紀錄片的播出,引發了英國社會關於安樂死的爭議,是否英國立法通過安樂死?安樂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在英國人民因為安樂死問題爭議不休的情況下,他們的鄰居法國,則爆發了關於通過安樂死法案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抗議者手上牌子寫著「可以減輕患者痛苦,但是請不要殺戮」

我國從1992年開始,幾乎每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會都會收到有關安樂死的提案,要求我國立法。同時也有很多人士,在民間為安樂死的合法化而奔走。到目前為止,我國尚無安樂死合法化的法律出台。

對於安樂死的爭議性和反對之處主要在於,安樂死是否會被人利用,借用安樂死的幌子實行蓄意謀殺以逃脫法律的制裁;另外就是,醫學的不確定性,除了可能存在誤診誤判的可能,醫學也在不斷進步發展,許多不治之症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下,已經成為了歷史。

荷蘭自從2002年安樂死合法化後,選擇安樂死的人數逐年升高。去年在荷蘭選擇安樂死的人數高達6585人,比前一年增加8%。佔2017年荷蘭總死亡人數的4.4%,突破歷史新高。

荷蘭安樂死人數增長數據,來源:互聯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荷蘭越來越多的人是因為精神疾病而要求安樂死。

拋開利用合法的安樂死遮蓋蓄意謀殺本質的法律風險不提。太空艙認為,人應該有為自己選擇一個有尊嚴的結束的權利。但合法化的安樂死,絕不要成為畏懼死亡和逃避困難的一個方式,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不尊重!當堅強面對命運可能出現的各種艱難困苦,並為之奮鬥努力,在看透生死且不願因為自己的苦痛拖累身邊人之時,因為生的憂患,所以可以選擇死得安樂。

安樂死的合法化之路依然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因為對待生命應該慎重。不論是選擇安樂死,還是選擇與病魔鬥爭到底,機會都只有一次。我們既要理解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也要體會親人對離去的不舍。

以理性享受生活,以理解融洽後輩、以好奇探索世界

關注長輩太空艙,做世界上最酷的長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念太空艙 的精彩文章:

TAG:雜念太空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