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旬紫砂壺藝人倪順生:相伴六十多年的傳承記憶

八旬紫砂壺藝人倪順生:相伴六十多年的傳承記憶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上官雲)對珍貴的紫砂壺,你了解多少?在愛茶人眼中,它是能留住好茶原味的寵兒;在收藏界看來,由於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它也備受青睞。而對紫砂壺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倪順生來說,製作紫砂壺,卻是相伴一生的事業。從他正式學藝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光陰。

倪順生的得意之作「甜椒套壺」。上官雲 攝

紫砂世家走出的小學徒

1938年,倪順生出生在宜興一個紫砂壺陶藝世家。其母邵寶琴為清代名人俞國良養女,得其親授紫砂技藝以「錫山俞傳」壺藝遠近聞名。對他來說,滿屋的紫砂泥、雕刻工具……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每每放學回家,倪順生都會拿起小榔頭,幫著家裡「錘泥」:那些紫砂原料,只有錘得有了粘性後才能做壺。他一直都記得,那會家裡很窮,父親開著小作坊,自己做紫砂壺賣。

在家庭影響下,長大後的倪順生幾乎沒有任何懸念地進入紫砂壺陶藝領域,隨父母進入當時的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成為第一批紫砂藝徒。在朱可心等紫砂名家的指點下,他逐漸掌握了紫砂手工技藝的要領,開始嶄露頭角。

此前,倪順生在製作紫砂壺。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嘛,對紫砂技藝啊、傳承啊,沒有太多概念。」大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倪順生開始憑藉紫砂作品拿下一個又一個獎項,其作品亦被博物館收藏。回憶起往事,他臉上帶著一點憨厚的笑容,「我就是想,怎麼把這門手藝做好」。

那些技藝到底難在哪兒?

說著容易,但紫砂壺製作技藝其實很難。倪順生舉了個例子:看上去挺簡單的一把壺,很可能一兩年才能做完;如果要出難得一見的精品,做個十年八年都不算什麼。

「先打泥片、泥條,做出壺的基本器型,然後加上壺嘴、壺把等,這叫『素壺』。」倪順生說,紫砂技藝是「做加法」,如果想把做出一把「花壺」,就得另外用紫砂原料做紋飾,小心翼翼粘上去。

這些紋飾能有多細緻?一把「雲龍壺」,龍身上的鱗片都雕了出來;一把「福鼠葡萄球壺」,葉子的脈絡亦清晰可見。除了常見的紫紅色,紫砂壺原料還有黃、綠等等,想搭配好,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7月28日倪順生作品展上,其傳人製作的紫砂壺也一同展出,造型十分精美。上官雲 攝

「而且,整個過程中,紫砂泥的濕度、紋飾和壺身的配色等都要十分講究。」倪順生解釋,等晾乾後就可以燒制了。但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胚里的毛病不容易看出來,一燒就裂「。

燒好了,還得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砂紙打磨壺身,讓觸感更加光滑。倪順生說,紫砂藝人用到的工具非常多,很多小工具都是自製的,「每做一把壺,都像是在做一件藝術品。紫砂壺值錢,主要是在做工上」。

八十歲感言:紫砂壺能做還是要做

紫砂壺做多了,倪順生琢磨,除了傳統圖案,壺身還能不能有一些其他裝飾或者變化呢?

倪順生製作的其他紫砂作品。上官雲 攝

他在生活中尋找靈感。有時候和大家一起出去採風,別人看風景,倪順生注意的卻是路邊的花花草草,甚至一些不起眼的細節:樹榦有沒有結疤?它的走勢如何?樹葉是什麼樣的紋路?天牛、蝴蝶,能不能雕到紫砂壺上去?

「我一直對樹樁感興趣,想把紫砂壺做成相似造型。」倪順生還嘗試把紫砂製作技藝推廣到其他領域,「我製作了紫砂的壽桃壁瓶裝飾品、文房四寶,還想看看能不能做餐具」。

一些人驚訝於他的創造力。對此,倪順生挺自豪地說:「紫砂手藝人裡頭,在作品創新這方面,我還是有點小名氣的」。

7月28日展覽現場,倪順生(前排中間)與親友合影。受訪者供圖

今年7月,家裡人為倪順生在北京辦了一個小小的展覽,除了他的經典之作外,其傳人倪建軍、甘露等的作品也隨之展出。

「我已經八十歲,到這個年齡,做一把壺燒出來沒毛病,很開心的。」看著精美的紫砂壺,倪順生臉上有了掩飾不住的笑容,「紫砂壺能做還是要做,做一天就算一天。」。(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