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發過程式控制制及風險管理最常見的8個問題

研發過程式控制制及風險管理最常見的8個問題

研發過程式控制制及風險管理,是確保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然而非常普遍的是,這兩項工作被當作是質量部、審核機構的要求,在很多公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應付了事。

市場上的數據卻證明,研發過程式控制制及風險管理問題是產品召回、質量/安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

深入了解這些設計問題出現的原因,以下這8個問題具有共性。

1. 產品研發流程定義的不好

研發流程要包含主要階段(stages)的定義,各階段的輸出(deliverables),以及從項目啟動要市場投放的關鍵節點(milestones)。

研發過程式控制制及風險管理要嵌入到上述的整個流程中去。

現實中,企業的產品研發流程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把所有的細枝末節全部包含其中,最後的結果往往如下圖所示;另一個極端是極其簡單,連主要階段都沒定義,或者根本連流程都沒有。

公司需要「合適」的產品開發流程,要根據公司的規模和需要來定義,直接抄一個大公司的流程往往並不「合適」。

確定產品最基本的風險點,圍繞這個來建立最基本的過程式控制制與風險管理,然後在實際工作中去完善。

2. 不深入了解產品用戶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是定義設計要求的前提。

這裡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基於自己的理解來定義用戶需求,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知道用戶需要什麼、市場需要什麼;第二,對「用戶」理解不全面,比如說,一個醫療設備產品,誰是用戶?是醫生?還是患者?其實都是,甚至還包括護士、設備維護人員等等。

用戶需求要全面、實地去了解,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後續的項目、風險控制再好也沒辦法輸出一個好的產品。

3. 設計輸入定義不足夠重視

定義設計輸入是產品開發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後續工作的基礎。

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急於快速完成設計輸入定義,以便趕快進入樣機(prototypes)階段,很多的研發項目甚至在項目啟動前都已經確定了項目完成日期,項目成員疲於不斷追趕進度。

設計輸入來源於用戶需求,項目完成後,設計輸出要與輸入做驗證,確定是否都得到了實現,倉促定義的設計輸入必然影響最終開發出來的產品。

4. 太晚開始做風險管理

很多公司做產品研發時,都太晚開始做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應該在最初的用戶需求定義,設計輸入定義時就開始,這樣識別出來的風險能夠指導這些定義工作,而且也有利於後續的設計驗證(Design Verification)與確認(Design Validation)工作。

5. 設計評審(Design Review)質量不高

我們需要在開發過程中進行設計評審,這讓我們有機會回顧一下進展,總結一下問題。

設計評審應該是問題導向的,常見的問題有這麼幾個:參加評審的人員不廣泛;評審前未做文件化的準備,流於口頭評審;對跟進事項的追蹤不細緻,遺留很多問題。

另外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把所有的設計評審項目集中到一次評審中,為了評審而評審。把評審頻率提高一點,每次有所專註才能讓評審真正帶來價值。

6. 將設計驗證等同於測試

設計驗證是確認設計輸出是否符合設計輸入。

這裡容易出現的兩個問題是:

事前並沒有確定驗證的可接受標準,輸出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可以認為實現了設計輸入要求?

將測試等同於設計驗證,測試是一個重要的驗證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檢驗(例如Checklist)、分析等方式也是驗證的方式。

7. 設計確認不有效

設計確認是為了表明研發出來的產品符合用戶的需求。

這裡要注意的兩點是:請用戶參與到設計確認中來;另外,用來做設計確認的產品是按照量產的工藝及物料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樣品。

8. 設計變更管理不善

這幾乎是每家公司都有待改善的地方。

在設計階段,設計變更要很好地文件化/系統化記錄下來,確保設計控制做出相應的更新,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一定需要專門的設計變更評審流程。

即使產品已經釋放,後續的還是會有各種的設計變更,完善的變更控制流程對保證產品的持續成功不可或缺。

最後,過程式控制制與風險管理也不僅僅適用於產品研發,而應該是貫穿於全產品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在最初階段就引入這兩個概念,能讓我們儘可能規避上市後的產品質量及合規風險,並為市場成功奠定基礎。

關注「質量優勢」,關注原創質量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質量優勢 的精彩文章:

TAG:質量優勢 |